淮南梨園新蕊在“國戲杯”決賽舞臺上收獲驕人成績

12月16日,淮河早報、淮南網記者了解到,第八屆“國戲杯”學生戲曲大賽已于本月在京完美落幕,在12月14日公布的最終獲獎名單中,淮南京劇團藝術培訓中心的參演節目奪下了團體一等獎和個人一等獎的好成績,指導教師李北營也以排名第一的成績獲得了優秀教師獎。淮南的梨園新蕊展示國粹之美,征服了全國舞臺。
梨園新蕊 脫穎而出
據悉,第八屆“國戲杯”學生戲曲大賽由北京市教育委員會主辦,中國戲曲學院、北京市學校中華傳統文化促進會、北京學生活動管理中心承辦,此次大賽是一項公益賽事活動,以“弘揚國粹藝術,傳承民族精神”及“均衡義務教育,提升美育教學”為主題,以面向全體學生、推進素質教育為宗旨,力求集“公益性、專業性、參與性、藝術性”于一體,目前已連續舉辦8年。
李北營告訴淮河早報、淮南網記者,8月他們得到了“國戲杯”學生戲曲大賽的消息,便選出優秀節目報名,經過專家組層層選拔,淮南京劇團藝術培訓中心共有7個節目被選中,于12月初赴京參加決賽。
據了解,“國戲杯”大賽立足北京、輻射全國,已成為影響海內外的大型青少年戲曲賽事。這一屆比賽的參賽總人數超過6000人,戲曲表演類參賽作品有700個,參賽劇種包括京劇、昆曲、評劇、豫劇、黃梅戲、粵劇等10余個劇種的優秀劇目選段。李北營表示,這是他們第一次參加“國戲杯”決賽,“能夠代表淮南站上這樣的舞臺,與全國眾多優秀節目和選手進行PK,我們覺得既自豪,又緊張。”
配合默契 相得益彰
“《小荷初露》是我們的金牌團體節目!”說起這個節目,李北營一臉驕傲。他告訴淮河早報、淮南網記者,《小荷初露》是今年4月新排的節目,以京劇、舞蹈和胡琴相互搭配、互相映襯,表現了一群孩子剛剛走上京劇道路遇到的一系列困難,以及在克服困難后所取得的小小成就,節目展現出了這些孩子們學習京劇的真實經歷,將“京舞琴”巧妙結合,使得原本看似有些枯燥的京劇節目“活”起來。
《小荷初露》節目總共有36個演員,舞蹈、京胡、舞劍……每個小演員各司其職,表演相得益彰,然而這同時也增加了節目的排練難度,“我們的孩子最小的才6歲,最大的已經十幾歲了,他們都各自有學業,所以必須選擇統一時間進行排練,排練時也要保證高效率,盡可能把每個孩子的特點展現出來。”李北營表示。
李北營說,比賽現場非常嚴苛,候場的后臺是不允許老師和家長進入的,所以,調整心態、安排隊形以及對于舞臺狀況的把控完全只能靠小演員自己。李北營表示,因為節目中有不少武戲,他怕孩子們銜接不好,會造成危險,無法進入候場區的他心急如焚,沒想到的是,在大家的齊心訓練和高度配合之下,《小荷初露》在決賽舞臺上進行了完美的呈現,并最終奪得了團體節目一等獎的好成績。
一枝獨秀 魅力盡顯
而在個人節目《三盜令》中,淮南小選手程偉航也是展現出了極大的舞臺魅力,他以高難度的動作和精湛的表演奪得了個人比賽一等獎。
程偉航今年只有8歲,5歲時的一個偶然機會,他接觸到了京劇,并表現出濃厚的興趣,媽媽抱著試試看的心態讓他練一練基本功,沒想到這一練就是兩年多。“老師讓我們一組動作練10個,我就練20個,別人休息了,我還會接著練,我一點也不覺得累,因為我喜歡京劇,覺得渾身有使不完的勁兒。”程偉航說道。
學習京劇不久,程偉航就練成了許多花樣技巧,比如:虎跳、飛腳、案頭等。“一般的孩子在這個年齡做小串翻兩三個就很不容易了,但是程偉航能連續做十幾個……”指導老師李北營表示,程偉航這孩子眼睛有神,身體靈活,特別能吃苦,是個武丑的胚子。
于是,這個靈氣十足的孩子今年6月帶著節目《三盜令》參加了“全國青少年戲曲嘉年華大賽”,獲得了“最佳表演獎”。在8月舉辦的第六屆“和平杯”京劇小票友邀請賽中,《三盜令》因為精彩的呈現被評為一等獎,程偉航也獲得了全國“十小名票”稱號。
據了解,淮南入選“國戲杯”決賽的7個節目紛紛取得了優異的成績,其中3個節目還由中央電視臺進行了錄制,并受邀參加了頒獎晚會。李北營感慨道,孩子們付出了太多,辛苦換來的收獲也很大,將淮南少兒京劇的魅力展現給全國觀眾,他們非常驕傲!
圖一:團體一等獎節目《小荷初露》
圖二:個人一等獎節目程偉航表演的《三盜令》(圖片由淮南京劇團藝術培訓中心提供)
(記者 付莉榮 編輯 湯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