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出生的淮南小伙小丁,在6月10日完成了一場意義非凡的跨國生命救援。他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成功捐獻造血干細胞,為遠在哈薩克斯坦的患者送去新生的希望。小丁也因此成為中華骨髓庫首例向共建“一帶一路”國家捐獻造血干細胞的志愿者。他的善舉宛如一座橋梁,連接起中哈兩國人民的情誼,傳遞著跨越國界的大愛與擔當。
回顧小丁的“愛心軌跡”,充滿溫暖與必然。他自幼受到退伍軍人爺爺的言傳身教,愛的種子早已在他心中扎根。2019年,小丁踏入大學校門,在一次無償獻血活動中,他毫不猶豫地簽下“生命約定”,成為一名造血干細胞捐獻志愿者。今年4月,當他接到配型成功的通知,得知患者來自哈薩克斯坦時,他滿是期待,積極準備,最終順利完成捐獻。這一路,是善念的生長與兌現,彰顯著當代青年的責任擔當。
從個體層面看,小丁以實際行動詮釋了“予人玫瑰,手有余香”的真諦。捐獻過程雖有諸多環節,他始終踏實平靜,只因他深知,自己微薄之力能夠點亮他人生命之光。這份無私與純粹,是對生命敬畏與熱愛的生動體現,也為同齡人樹立了榜樣——在追求個人成長同時,可將善意延伸至更廣闊處,用行動改寫他人命運。
置于更宏大背景之下,小丁的善舉正是“一帶一路”倡議下人文交流的鮮活注腳。共建“一帶一路”,不僅是經濟合作,更是民心相通的紐帶。這袋跨越千山萬水的“生命種子”,傳遞的不僅是生的希望,更是中華民族仁愛與擔當的外化。它讓世界看到了中國青年的大愛情懷,看到了不同國家人民因善意緊緊相連。截至目前,安徽已有6名志愿者跨國捐獻造血干細胞,他們共同構建起一張跨國愛心網絡,向世界訴說著中國人民愿為他人生命護航、愿為國際情誼添彩的真誠。
這份跨越國界的生命饋贈,也啟迪著更多人:善意無邊界,擔當可傳遞。當越來越多像小丁一樣的人涌現,將個人善念融入國際大愛的洪流,就能匯聚成照亮世界的溫暖光焰,讓“一帶一路”不僅有經濟騰飛的蓬勃氣象,更有民心相依的溫情底色,讓生命安康、善意永續、民心相連的美好愿景,在一次次愛的傳遞中成為現實。
(張昌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