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閑暇,我走進了大通濕地,那是我兒時常去的地方。有山有水,樹大根深,而且印象很深,以往叫大通林場,現在已叫大通濕地生態園了。
上世紀六十年代,每家每戶孩子較多,想出去玩時,自然是姊妹兄弟帶著一同去。那時,樹給我帶來了許多歡樂。幼時,我的哥哥、姐姐常對我說:“到小樹林去玩!”那時的“小樹林”就是大通林場,平整空地上排列著一株株碧綠的楊樹、筆直的水沙樹、果樹和一些叫不上名的樹木。兒時的小樹林帶給我的記憶很美好。以至于,上中學后,仍時常與同學到林場去玩一玩,調整一下心態,放松一下緊張的情緒。從兒時的“小樹林”至經年后的參天大樹,從自然之中感到“偉岸”兩字漸漸沁入了我的心懷。也讓我感受到了人對于樹的渴望和樹在自然界中尋找自己位置的艱難。
在這個初冬時節,我肩背相機,來到大通濕地,倘佯在大自然之中。來之前,有人曾對我說,最好選擇陰天,因為那樣會更有詩情畫意,但我卻并不以為然,其實不需要由天氣來決定,而更應該是由你的心境來引領你去體會那種自然的清新,哪怕是烈日當空,只要有心去欣賞各類景致,都會有一份滿意的收獲。來到這里也太美了,順著一條坦蕩的大道上去,兩邊全是樹,過去因挖煤而遭到生態破壞的“西扒畔”,現在也形成了山水相依湖泊,還設有木橋長廊、錦繡涼亭、神秀觀景臺……置身于樹的世界里,水的環抱中,湖的岸邊又新植了銀杏林、桂花樹林等叫不上名字的景觀林了,感受著大自然的夢幻私語;路旁的水沙樹,高得讓人眩暈,直得讓人咋舌。微風習習拂過,美景之中讓人陶醉,親近著大自然的脈絡,我端起相機,拍下了許多美景倩影,又讓我心曠神怡,熱血沸騰。
在此處,我遇見了老鄰居,她興致勃勃地告訴我:過去這里因挖煤形成塌陷,后來又是小煤窯、又是石頭塘子,亂砍濫發,搞的亂七八糟,烏煙瘴氣,生態環境遭到破壞,當時老百姓給它起名“西扒畔”。現在好了,黨和政府為咱老百姓辦好事、辦實事了,你看,這里真漂亮,俺也有“旅游”的地方了,是吧!哈哈哈!我答道:“是的,好日子還在后面呢……”
生活擴大了我們的眼界,新時代正向我們走來。此刻,望著波瀾壯闊的“綠色海洋”,望著靜靜的湖水,處處是景,眼前是畫,任思緒飛揚……
田家庵 成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