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日報2014年10月13日2版
本報訊(記者張岳通訊員董雷)日前,9月份“感動江淮”志愿服務優秀典型評選揭曉,共評出優秀典型13個,其中個人典型6個,集體典型3個,項目典型4個。
個人典型6個:蚌埠市個體經營戶蘭如俠堅持志愿幫扶社區里困難家庭并對接愛心資助30多名春蕾女童,贏得當地群眾的稱贊和尊重;阜陽市人民教師申釗熱心公益7年,帶領志愿服務團隊開展了200多項社會公益活動,個人累計志愿服務時間超過1000小時;銅陵市退休工程師劉春生用自己專長為社區居民義務維修家電,個人手機號碼已成為社區家電服務熱線;馬鞍山市退休職工張秀琴7年如一日堅持在托老所當義工,成為20多位孤老的貼心人;泗縣大莊鎮村民宋德合年近古稀生活勤儉,用平時積攢下來的錢堅持義務修路造福莊鄰;淮南市80后小伙張玉龍從小喜歡熱心助人,在上海打工期間勇斗持刀搶劫銀行劫匪,贏得群眾稱贊。
集體典型3個:宿州市王徐社區“五老”志愿服務隊在服務社區環境整治、調解鄰里關系、夜間巡邏守護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促進了社區的文明與和諧;蕪湖市春風雨露志愿服務隊以關愛留守兒童、幫扶困難家庭、義務家教為主要志愿服務內容,4年里累計開展志愿活動224次,服務社區群眾近萬人次;來安縣小天使志愿服務隊3.8萬名注冊小志愿者在政府引導下開展“掃黃打非”等各類志愿行動1500多次,凈化了青少年健康成長的社會環境。
項目典型4個:全椒縣“親情陪伴一小時”志愿服務項目以留守兒童為主要服務對象,利用課后一小時左右時間,對留守兒童進行心理關愛、課外學業輔導和自理自護教育;合肥市廬陽區杏林街道麗都社區螺號空間站采用“社工+志愿者”的模式,以活動項目為載體,吹響快樂的螺號,開展各類青少年公益服務并引導社區青少年參與志愿服務;南陵縣“牽手成長”愛心助學志愿服務項目4年來以捐資助學為紐帶,以幫助貧困學生及家長構建和諧心靈為目標,結對幫扶南陵縣4所學校的95名貧困學生及家庭;廣德竹鄉志愿者協會“小雨滴”資助計劃對生活在偏遠農村的貧困兒童,按中學生每學期1000元、小學生每學期500元的標準,讓志愿者與受助人采用一幫一、多幫一等形式簽訂協議,幫助貧困學生完成學業,已為42名特困學生資助學費、學習和生活用品累計近2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