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日報2014年8月7日6版頭條
本報訊(通訊員沈國冰記者孫玉寶)8月2日9時,在淮南市委機關任科長的張新輝,到他居住的新村社區履行報到手續,認領了黨員服務崗位。包括市委書記、市長在內的淮南市6萬余名在職黨員,將在一周內全部到各自居住的社區報到,解決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問題。
該市黨政機關、國有企業、事業單位的在職黨員,到居住地社區黨組織報到,亮明黨員身份,認領服務項目和崗位,自覺接受社區黨組織和居民的監督,爭當服務群眾的“八大員”(即政策法規宣傳員、社情民意信息員、社區建設參謀員、文明創建勸導員、社區工作服務員、困難群眾幫扶員、科教文體普及員以及社區穩定安全員)。社區黨組織建立本社區在職黨員的信息臺賬,根據社區工作實際和居民群眾需求設立了14類服務崗位。在職黨員可以認領1~2個公益崗位,或者參與社區設立的各類志愿服務隊伍,服從社區黨組織的編組、管理,積極參與社區組織開展的各項志愿服務活動,每年參與社區活動不少于兩次。此外,在職黨員每月要到社區和居民家中走訪1次以上,宣講各項政策,了解社情民意;聯系1戶居民,帶頭幫扶困難群體。
“在職黨員到社區報到后,身份得以公開,無形中多了一道監督網。”淮南市委組織部負責人說,社區黨組織對居住在社區的黨員表現從此有了“話語權”。每年12月底前,社區黨組織將組織居民代表對在職黨員在社區的表現情況以及認領崗位的履職效果進行綜合評議,填寫《在職黨員社區表現反饋表》,上交其所在單位。各單位把在職黨員到社區報到聯系服務群眾情況作為黨員民主評議的重要內容,并作為年度評先評優的重要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