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篆刻愛好者陳擴文刀下刻出靈氣“戊戌狗”
春節一過,就進入了我國農歷戊戌年,即狗年。
狗年的來臨,激發了不少民間藝人的創作靈感,他們以狗為題材,創造出了不少惟妙惟肖的藝術品。淮南青年書畫篆刻愛好者陳擴文就是其中一位,春節期間,他創作了大量與“狗年”有關的篆刻作品。
生動鮮活的肖形“狗”鬧新春
大年初五下午,天空中飄著寒冷的雨滴,淮河早報、淮南網記者專程采訪了陳擴文。走進他的工作室,首先看到的是書畫作品掛滿墻壁,柔和的光線,溫和的寒暄,使人溫暖,使人感動。尤其令人驚奇的就是他的書桌上,擺放了許多印章。陳擴文介紹說,狗年來臨,他創作了很多篆刻作品,都是與“狗”和“狗年”有關的。他最為滿意的就是肖形“狗”、“神犬”、“戊戌大吉”、“狗年受福無疆”等篆刻作品。
在普通人的概念中,印章似乎是文字藝術的專屬。實際上,刻圖像與刻文字的傳統,在古代是齊頭并進的。早在戰國時代,就有刻動物和其他圖案的印章,這種只有圖案而沒有文字的璽印,叫做“肖形印”。
文化藝術的繁榮離不開藝術家辛勤的耕耘和創作。篆刻藝術,是傳統書畫藝術中比較高級并且相對寂寞的門類。 淮南青年書畫篆刻愛好者陳擴文常年樂于鉆研、勤于鉆研篆刻藝術。目前,他是安徽省工藝美協理事、安徽省青年美術家協會淮南分會副主席、大通區政協委員。他自幼便喜歡書畫藝術,后來又喜歡寫作詩詞,對文史哲類圖書多有涉獵。由于強烈的愛好,他成為一名專職的書法、篆刻教師。
篆刻藝術,是書法(主要是篆書)和鐫刻(包括鑿、鑄)結合,來制作印章的藝術,是漢字特有的藝術形式。篆刻興起于先秦,盛于漢,衰于晉,敗于唐、宋,復興于明,中興于清。迄今已有3700多年的歷史。篆刻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藝術,直溯文字淵源,旁通書、畫之理,與其姊妹藝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又兼涉鐫刻技藝,內含人品性格和文學修養,從里到外都散發著強烈的藝術感染力。在2009年9月28日至10月2日舉行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第四次會議上,中國申報的端午節、中國書法、中國篆刻、中國剪紙等22個項目入選“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青少年時代的陳擴文,對篆刻更有特別的愛好。篆刻藝術對于現代的許多人來說是陌生的。它本來是古代作為權力和身份的憑證,由于文字造型優美、內涵豐富,逐漸成為一門高深的藝術。陳擴文先是自學,繼而不斷拜師訪友。從先秦古璽到漢代官印,再到明清流派印,不斷鉆研,銳意進取,逐漸形成了自己古樸渾厚的印風。
肖形印是一種世界性語言
2018年是我國農歷戊戌年,即狗年。狗是最早被人類馴服使用的動物之一,約有1.5萬年以上的歷史。我國廣大百姓通常以“五谷豐登、六畜興旺”(六畜:牛、馬、羊、豬、犬、雞)來形容繁榮、茂盛和發達的景象。狗是最早的獵狩助手,忠于職責并富有情義,所以在人類社會中,狗的地位是任何其他動物只能望其項背的。狗是人類最忠實的朋友,又被人們視為聚福吉瑞、祥和平安的象征。據介紹,每到農歷新年到來之際,陳擴文總要刻上很多與生肖有關的印章表示紀念。狗年到了,陳擴文專門刻了肖形“狗”、“神犬”、“戊戌大吉”、“狗年受福無疆”等篆刻作品以示慶賀。
拿著他刻的作品,淮河早報、淮南網記者感覺到他的印章古樸老辣,充分體現了中國古典印章的形式和內涵,同時又加入了時代的元素,使人一見就生愛慕之心。
陳擴文介紹說:“生肖印最大的特點是以極其簡練的線條表現生肖動物的形神特征,篆刻的特點又決定了生肖印以寫意為上。水平上乘的生肖印形神兼備,刀法洗練干脆,宛如縮微石畫像。”他說:“我所要追求的就是古樸與簡拙。”
由于多年來喜歡篆刻生肖,陳擴文漸漸地在淮南的藝術界小有名氣。有一次,一位企業家慕名而來,希望給幾位國際友人刻幾方篆刻作品作為回國的禮品。時間緊,任務重,陳擴文克服困難,精心設計,在半天之內刻出七方頗有藝術價值的印章,按時送到日本和韓國友人的手上。國際友人望著精美的印章,睜大了眼睛,露出驚喜的神色,接著發出嘖嘖贊嘆。
在陳擴文看來,肖像印是一種世界性語言,尤其在對外交流中,魅力巨大。“文字印對外國人來說太深奧,看不懂。而小動物們,外國人都認識,這就是跨民族和國界的語言。”
圖一:陳擴文正在篆刻狗年肖形印章
圖二:狗年受福無疆
圖三:狗(肖形印)
圖四:神犬
圖五:戊戌大吉
(記者 李鈞 編輯 湯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