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
淮南二中 林森
一、總體評價
2017年全國Ⅰ卷理綜化學卷設計合理,知識覆蓋面廣,整體難度適中,基本秉承了近三年全國一卷的命題傳統。試題注重基礎知識的考查;滲透化學方法、思想的考查;強化“核心價值”的考查;嚴格遵循“在考查化學知識和技能的同時,著重對考生運用知識和技能,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進行考查,加強對考生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的考查”的命題原則,既重視對化學基礎知識、核心內容的考查,也具有較強的綜合性,設問方式具有一定的創新性。所考查的知識點大部分為近年全國卷高頻考點。
二、試卷結構
今年理綜化學部分最大的變化是選做題由以前的三選一變成了二選一(刪掉了選修二),其他題型與之前相比基本相同,但細節上仍存在一些變化,貫徹了新大綱的思想。
從試卷結構來看,化學卷依然是7+4形式,即7道選擇題和4道大題(包括選做題),總分100分。涉及知識覆蓋了人教版兩本必修和三本選修的內容(其中,選修4為必考內容;選修3、選修5為二選一)。整體回歸基礎,選題源于課本又高于課本。主觀必做題考查內容基本穩定,按照實驗綜合題、流程綜合題、原理綜合題的考查順序進行設置。
三、試題的具體特點
1、重視基礎、突出主干、穩中有變
選擇題中第7題仍然考查化學與生活;第8題以《本草衍義》中對精制砒霜過程為試題背景,考查實驗知識;第9題考查有機物的結構與性質;第10題以制備金屬W為背景考查制備除雜等實驗知識;第11題以金屬防腐為背景考查外加電流的陰極保護法;第12題考查元素推斷、元素周期律相關知識;第13題以酸堿中和滴定圖像形式考查電解質溶液知識。除了去年第8題阿伏加德羅常數的考查題型沒有出現,其余選擇題考查形式與16年考題基本類似。
三道大題的出題模式如同往年一樣分別涉及實驗化學、元素化學、反應原理三大板塊,問題的設置方式大都與平時訓練的題目相似,相信大部分學生應該比較熟悉。其中26題以凱氏定氨法為背景,考查裝置的作用、目的、儀器的名稱、結合性質考查信息方程式書寫、試劑的目的、定量實驗計算。27題依然借助工藝流程的形式,考查了物質轉化關系、條件選擇、圖像分析、信息方程式書寫、Ksp計算。28題從H2S出發考查酸性強弱的比較、熱化學方程式、平衡轉化率和平衡常數計算。三道大題綜合性較強,但考查的基本都是近年常考的熱點問題。
選考題中,物質結構題以鉀和碘為基礎,考查了能層、電子云輪廓形狀、金屬晶體熔沸點比較方法、離子幾何構型、雜化類型判斷、晶胞計算。最后一問較去年更進一步,考查空間位置描述,較為抽象,需要一定的空間想象能力;第一問紫色對應的輻射波長與物理知識相聯系,有一定的難度。有機化學基礎題,通過由芳香化合物A制備H的合成路線,考查推斷、反應類型、結構簡式、同分異構體、反應方程式書寫、簡單合成等基本知識,考查方式與2016年基本類似。
2、突出能力立意,全面檢測學生的核心素養
本次試題很好地考查了學生獲取和分析信息能力、問題解決能力和實驗探究能力,全面檢測學生的核心素養。如:第8題以《本草衍義》中對精制砒霜過程為試題背景,突出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突出愛國主義、努力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第11題電化學需要學生通過閱讀和分析裝置圖來提取信息。第13題需要從文字信息后圖像獲取信息并解決問題。各大題試題情境設置陌生度較高,選取化工生產、化學科學發展前沿中的素材,以陌生的化學反應、實驗裝置圖、陌生關系函數圖、數據表格、化學反應流程等創設問題情境,信息量大、呈現方式多樣、背景陌生甚至包含干擾信息,要求學生通過“現場獨立自學”的方式,提煉出信息背后的知識與規律,在與已有知識整合的基礎上形成新知識塊并運用于情境中解決問題。
2017高考對未來的復習備考有著深刻的指導意義。由本次高考化學的特點看來,回歸課本是始終不變的主題。2018屆的考生在備考時有必要仔細研讀課本,不放過任何一個細節,從基本實驗、基本原理中發現知識點的內在聯系,構建起整張知識網絡。專項訓練時,尤其注意綜合實驗、化工流程等高頻考點的復習。多總結典型例題、易錯題和經典方法,切忌死記硬背。在平時學習中還需要適當拓展,去接觸新情境、新方法,以新大綱為導向,將所學知識加以綜合應用。
英 語
淮南二中 張雪芹
高考命題以《考試大綱》為依據,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服務于高校人才選拔的要求,因此必須具備公平性和科學性,需要具有適當的難度和區分度,筆者在做完2017高考試卷之后認為2017年全國I卷試卷內容選材科學,試卷難度控制合理,與往年試卷相比,可以用“穩中求變,變不離宗”八個字來概括。
一、穩之所在
還是熟悉的“套路”,還是熟悉的題型,還是熟悉的考點。
聽力部分沿用了往年“小對話+長對話+獨白”的考題型式,話題涉及面廣,包括評價電影、詢問計劃,準備聚會、借閱圖書、尋找店鋪、餐館就餐、約定時間等日常交際話題,聽力材料邏輯清楚,話語流暢。
閱讀理解體裁多樣,A篇依然為常見的廣告體文章,B篇為記敘文,C篇和D篇均為說明文。題型包含了細節理解題、主旨大意題、猜測詞義題和邏輯推理題四大題型,其中細節理解題仍然占了半壁江山。文章長度較往年無太大變化,所選語篇和材料難度水平呈階梯狀分布,難易搭配合理,有很好的區分度。
完形填空依然延續了往年的出題風格,文體為記敘文,講述了“作者在大學學習手語而產生的人生感悟”。題目考查仍以動詞和名詞為主,配以少量的形容詞和副詞的考查,其中動詞考查10個,名詞5個,形容詞4個,副詞1個。
語法填空和短文改錯的難度與去年持平,語法填空依然遵循有提示詞考實詞,無提示詞考查介詞、代詞、連詞和冠詞的原則。短文改錯選材仍然是貼近生活的小短文,所涉及考點依然是考生所熟悉的介詞、連詞、冠詞、名詞單復數、動詞時態、非謂語動詞、形容詞副詞等常考知識點。
書面表達仍然是沿用多年的書信體格式,強調了語言的交際功能,與我們模考押題及平時訓練方向一致,是學生所熟悉的應用文體裁。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選擇題的答案依然呈平均分布的態勢,沒有出現一邊倒的現象。聽力部分答案為:7A、6B、7C;閱讀理解答案為:4A、3B、4C、4D;完形填空答案為:5A、5B、5C、5D。
二、變之體現
聽力語速略有加快,語速168詞/分鐘,比2016年每分鐘增加了21詞,另外聽力材料中對聽力障礙的設置也有所增加,這就導致了聽力部分難度加大,增加了聽力題的區分度。
閱讀理解的詞匯要求更高,加大了對考生根據上下文猜測詞義的能力的考驗,尤其是D篇閱讀為科普類說明文,由于考生文化背景知識的缺乏,加上文章詞匯要求較高,導致許多考生理解和作答有一定困難。另外,閱讀理解部分推斷題和主旨大意題難度略有增加,對考生的理解能力、提取和處理信息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七選五的變化比較明顯,往年的七選五考題往往選擇說明文,尤其是方法指導類的說明文,比如2016年考的是“如何重建信任”,2016年考的是“密碼和密碼的破譯”,而今年的考題卻是一篇七選五中不常見的記敘文,對考生的邏輯推理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短文改錯中沒有出現對代詞的考查,而增加了對數詞的考查。
書面表達的變化是一大亮點,設置了考生教外國朋友學習漢語的情境,要求考生寫封郵件告知外國朋友下次上課計劃,內容包括學習唐詩和了解唐朝歷史,這道作文題將形式上的傳統與內容上的創新相結合,將中國優秀文化傳統融入到了英語作文中,這也順應了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反應了中國人民與世界各國人民越來越深入的文化交流,學習漢語,了解中國文化成為時代熱潮。這就要求考生應關注時代,關注社會,在使用英語了解世界的同時,注重傳承和發揚中華民族優秀文明成果,增強文化自信。
三、變不離宗
雖然2017年高考試卷難度綜合來看略有增加,但增加程度在考生容易接受范圍之內,而且試卷雖然求新、求變,但若廣大師生能把握高考試卷的幾條永恒的主線,便能做到以不變應萬變,從容應對高考。
1.側重閱讀的特點不會變。
閱讀理解在試卷中被賦予了很高的權重,因此,教師應重視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培養,促進學生語言綜合運用能力的提升,同時關注語言載體后的文化背景。在教學中,教師除注重對基本知識的講解和練習外,還應該及早地開展英語閱讀活動,精心為學生篩選優秀的課外閱讀材料以補充教材閱讀內容不足的缺憾,引領和鼓勵學生加大閱讀的廣度和深度,使學生儲備良好的閱讀素養和閱讀能力。此外,教學中,教師不能干巴巴講解單詞和課文,而應該盡可能讓學生在有語境的前提下理解詞匯和語法,讓學生對于知識的記憶因為有了語境的支撐而更持久更靈活。
2.試卷內容突出文化性、社會性、時代性的特點不會變。
學生在平時的學習中應該樹立開卷有益的意識,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既要把握時代主旋律,又要不斷拓寬自己的知識面,既要培養國際視野,又要擁有國家情懷,對英語文化和本民族文化都要有包容和自信。
3.對基礎知識和關鍵能力的考查不會變。
不管高考試題如何變化,高考命題基于學科必備知識、關鍵能力及學科素養的考查目標永遠不會改變,這就要求廣大考生在平時的學習中做到舉一反三,具備將所學知識轉化為解決問題能力的本領,正如那個關于高中學習的生動的例子所說:老師教會你包餃子,你還要自己學會包包子和烙餡餅。
以上是張雪芹老師結合教學經驗對2017年高考英語全國I卷的一些看法和認識,希望對廣大師生朋友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