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片由市紅十字會提供)
從軍營到警營,從抗洪英雄到生命使者,人民警察徐躍用28年的堅守與奉獻,詮釋了“人民至上”的深刻內涵。7月22日,這位基層民警在安徽省立醫院完成造血干細胞捐獻,為一位素不相識的血液病患者送去生的希望,用實際行動踐行了“人民警察為人民”的莊嚴承諾。
軍旅淬煉:鑄就忠誠品格
1997年,18歲的徐躍懷揣著報國理想參軍入伍。次年夏天,長江流域遭遇特大洪水,他隨部隊奔赴和縣抗洪一線。面對洶涌洪水,徐躍和戰友們手挽手、肩并肩,用血肉之軀筑起防線。“38個日夜,我們只有一個信念:誓死守護大堤,保衛百姓安全。”回憶起那段驚心動魄的經歷,徐躍依然心潮澎湃。當部隊撤離時,當地百姓眼含熱淚、追車送別的場景,至今令他難以忘懷。
因在抗洪搶險中的英勇表現,徐躍榮獲優秀士兵稱號。他也因在各方面的優秀表現,光榮加入中國共產黨。
2003至2004年,在軍校深造期間,他帶隊參加遼寧地區演習比武。訓練場上,他言傳身教,耐心指導每個戰術動作;比武場上,他沉著指揮,靈活應對各種突發狀況。最終帶領團隊連續兩年斬獲佳績,個人也因此兩次榮立三等功。
警營堅守:平凡崗位顯擔當
2006年轉業從警后,徐躍將軍人作風融入公安工作。在鳳臺縣城關派出所,他用真心對待每一起警情,用溫情服務每一位群眾。
一個盛夏正午,徐躍巡邏時發現一名走失幼童。他頂著烈日走訪數小時,最終幫孩子平安回家。在他負責的轄區,青壯年大多外出務工,留下許多獨居老人。一天晚上10時許,他接到外地子女報警稱獨居父親失聯。徐躍一邊安撫報警人情緒,一邊調取老人居所附近的監控視頻,經過通宵排查,最終在一處水溝邊找到昏迷老人并及時送醫。
2023年某個傍晚,一對夫妻焦急報警稱孩子放學未歸。徐躍立即調取周邊監控,在數小時的海量視頻篩查后,鎖定了孩子的最近蹤跡。憑借豐富的經驗,他判斷孩子可能仍在附近,于是打著手電筒,在黑暗中一處一處仔細搜尋,最終,在一處廢棄的養雞棚內找到了熟睡的孩子。
疫情防控期間,他身兼數職,既是秩序維護員,又是藥品配送員。手提藥袋穿梭街巷的藏藍身影,成為了封控區最動人的風景。
從警以來,徐躍先后獲得市公安系統“崗位標兵”“優秀共產黨員”和集體三等功等榮譽。然而他最珍視的,卻是群眾發自內心的認可:“金杯銀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最讓我開心的,就是穿著警服走在路上時,群眾那會心的微笑和親切的問候。”
生命接力:大愛無疆暖人心
18歲起,徐躍就堅持無償獻血。轉業從警后,盡管工作繁忙,但他仍保持著每年一次無償獻血的善舉。2020年4月,在了解到造血干細胞捐獻可以挽救生命后,他毫不猶豫地留取血樣,加入了中華骨髓庫。
2025年6月,徐躍接到市紅十字會的通知,告知他的血樣與一名血液病患者初配成功。面對這個能挽救生命的機會,他當即表示同意捐獻。
考慮到基層派出所工作繁重,經常加班加點,家中還有老人和兩個孩子需要照顧,為免家人擔心,他選擇隱瞞實情,以“出差辦案”為由完成捐獻準備。“我平時工作忙,也可能會遇到各種難以預料的事情,家里人一直都為我擔心。這次捐獻也不想給他們增加心理負擔,待我捐獻后,健健康康地站在他們面前,他們也就安心了。”樸實的話語中,飽含著對家人的深情。
7月22日,徐躍順利完成造血干細胞捐獻,成為淮南市第88例捐獻者。從抗洪勇士到人民警察,再到生命使者,徐躍用行動詮釋——奉獻沒有界限,擔當永不褪色。
(記者 李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