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李先念部“必須努力擴大自己”,“堅持現地、開辟鄂東”
1939年1月17日,李先念從竹溝出發,率由連隊和干部共130多人組成的新四軍獨立游擊大隊,向武漢外圍敵后挺進。20日,到達四望山北麓的黃龍寺,與信陽挺進隊會合。月底,派周志堅率隊到信(陽)羅(山)邊偵察游擊。2月7日,李先念部南下應山、安陸、應城一帶開展游擊。18日,在應山余家店與“掃蕩”日軍遭遇,殲敵20多人。“余家店戰斗”是獨立游擊支隊進入鄂中敵后戰場的首戰。贏得了“共產黨領導的新四軍是真正抗日的隊伍”聲譽。不久,李先念率部向大別山挺進。3月1日,與由高敬亭部東進后的留守處發展起來的獨立游擊隊5大隊會合。5月,又與湖北省抗日游擊大隊會合。6月,陳少敏率信陽挺進隊與李先念部會合。后整編為新四軍豫鄂獨立游擊支隊,司令員李先念,政委陳少敏。8月14日,支隊在羅山縣朱堂店與日軍交火,殲敵80多人。9月26日,何耀榜率鄂東抗日游擊總隊與李先念會合。11月中旬,中原局將豫南、鄂中、鄂東抗日武裝力量統一整編為新四軍豫鄂挺進縱隊,朱理治任政委,李先念任司令員。到年底,縱隊發展到9千多人,開辟了信陽以南,天門、漢川以北,京山、隨縣以東,平漢鐵路以西的中原抗日根據地。
1940年1月,蔣介石掀起第一次反共高潮,豫鄂邊區頑固派反共摩擦也愈益劇烈。為打退頑固派的進攻,毛澤東指示:“李先念部力爭鄂中、鄂東,堅決建立政權,建立根據地,擴大軍隊至二萬以上,堅決消滅程汝懷”,“以便與全國工作相配合”。4月17日,李先念、任質斌率部越過平漢鐵路東進,分南北兩路對盤踞在大、小悟山的程汝懷部第19縱隊展開攻擊。18日攻下最后兩個據點,大、小悟山地區完全為李先念部所控。5月,毛澤東評價說:“新四軍挺進縱隊(有9個團)的創造,是一個偉大的成績。這次經驗,證明了一切敵后地區,不論在華中或華南,我黨均可建立自己的武裝部隊,并且可以存在與發展”。同時明確:“必須努力擴大自己,務求在1年內擴大到4萬人,主要的發展方向是路東”。
李先念部在鄂豫邊區發展壯大,使日偽軍感到莫大威脅。1941年5月,日偽軍對鄂豫邊區進行全面“掃蕩”。5月11日,日偽軍“掃蕩”安陸地區。此時為第5師師長的李先念令周志堅的第13旅進行反“掃蕩”:一部奔襲云夢縣城等,一部插到漢川、孝感地區,破壞敵人的交通。6、7月,襲擊安陸日軍據點。8月,夜襲孝感城等,從而開辟了漢(陽)孝(感)(黃)陂根據地。然而,就在新四軍對日反“掃蕩”時,頑軍又不斷地進攻鄂豫邊區。當頑軍保1旅進犯并殺害安(黃安)麻(城)縣委書記田東后,李先念決定“消滅保1旅”。8月31日晚,李先念率部冒雨突襲保1旅,戰至拂曉,全殲保1旅1團和2、3團一部。
9月,侵華日軍為準備發動太平洋戰爭,集中10萬兵力進攻長沙,李先念果斷決定,南下開辟(漢)川漢(陽)沔(陽)根據地。12月23日,第44團和第43團的第2、3營,分別向侏儒山、南河渡、桐山頭一線進攻。1942年1月7日,再向侏儒山以及周家幫等地發起攻擊。到2月4日,殲滅據守川漢沔地區汪步青的偽1師5千多人、李太平的偽2師1千多人,斃傷馳援日軍200多人!百迳綉鹨邸钡膭倮,擴大了鄂豫邊根據地。
在開辟川漢沔根據地的同時,第5師還以主力一部配合第2、7師協同作戰。1941年9月,正當日軍進攻長沙、鄭州之際,國民黨桂軍第7軍及地方頑軍,大舉向皖東、皖西新四軍第2、7師進攻。7日,李先念致電中央軍委,請求開辟鄂東地區。14日,毛澤東、朱德、王稼祥代表軍委復電:“先念7日電提出堅持現地、開辟鄂東的意見,基本上是應當的”。據此,李先念立即部署主力一部東進。當月,第4旅政委張體學率第42團進至黃梅;11月初,第14旅旅長吳林煥率第41團進到鄂皖邊地區;1942年1月,李先念親率第13旅、特務旅,在三角山與第14旅會合。3月,國民黨程汝懷部對鄂豫邊區發起“三月圍剿”,桂軍李品仙第138師、176師一部,向新四軍第7師進行“清剿”。5月,國民黨以12個正規師、4個保安團、11個游擊縱隊、5個獨立支隊共10多萬人,殺向鄂豫邊區,夾擊第5師。面對頑軍多路來犯,李先念決定在運動中相機打擊頑軍。6月5日,“圣場戰斗”打響,殲滅國民黨暫編第1師第2團,團長被擊斃,斃俘頑軍1千多人。8月下旬,頑軍第39軍開進鄂東,企圖配合保4旅進攻大、小悟山根據地,李先念集中第13旅和特務旅,采取“圍點打援”戰術,發起“禮北戰斗”,全殲保4旅,旅長被俘。9月中旬,第13、15旅,發起“京(山)北戰斗”,殲滅頑軍鄂中第6縱隊曹勖部一部。
第5師獨立堅持武漢外圍敵后抗日陣地,是一個重要的戰略單位,且與新四軍軍部聯系困難,1942年7月,由中央軍委直接指揮。當第5師主力西進、南下轉戰時,日偽軍出動第3師團和第58師團、偽11師一部,于11月開始對師部所在地的大、小悟山地區進行冬季“掃蕩”。12月,李先念率部成功地跳出敵人的“鐵壁合圍”,并以機動靈活的“麻雀戰”使敵人狼狽地逃出了大、小悟山。此后,第5師繼續與日偽頑作戰。至1943年冬,部隊發展到4萬人。
九、“我八路軍有堅決迅速援助新四軍”,“創立皖東、淮北、蘇北抗日民主根據地”的任務
1940年3月,國民黨將“摩擦”重心移至淮河流域。19日,李品仙、韓德勤部向皖東、淮北新四軍發動進攻,企圖將張云逸、彭雪楓部完全消滅。21日,毛澤東指示朱德、彭德懷、楊尚昆:“安徽主席李品仙奉某方令,實行全部反動政策,堅決進攻皖東、淮北新四軍。欲將我張云逸、彭雪楓等部完全消滅,切斷我新四軍、八路軍聯系,并使我江南新四軍處于無退路境地。在此情況下,我八路軍有堅決迅速援助新四軍,打破李品仙的反動進攻,創立皖東、淮北、蘇北抗日民主根據地,鞏固新四軍與八路軍聯系之緊急任務”。經反復斟酌后,毛澤東電告彭德懷“調344旅至隴海、淮河之間,協助彭雪楓創立根據地,并策應胡服(劉少奇),將來再調一部深入蘇北,使八路軍、新四軍打成一片”。6月20日、6月27日八路軍第344旅、新2旅1.2萬人,分別南下抵達渦陽新興集,與彭雪楓的第6支隊會師,并合編為八路軍第4縱隊,由彭雪楓任司令員,黃克誠任政委。第4縱隊主要“活動于津浦路以西、隴海路以南,以對日寇作戰,鞏固豫皖蘇根據地”,并應“設法抽調一部兵力過津浦路東,幫助蘇北發展”。7月,根據毛澤東的電示,黃克誠率一部越過津浦路向皖東北挺進。8月6日,進抵淮(陰)寶(應)地區,并在蔣壩殲滅頑軍韓德勤部秦慶霖旅一部。15日,羅炳輝率第4、5支隊部分主力對據守雙溝、仁和集、岔河鎮的頑軍韓德勤部第33師兩個團發起總攻,頑軍大部被殲!盎磳殤鹨邸睖贤嘶茨、淮北根據地。
由于日軍頻繁向新四軍在皖東北和津浦路東、路西根據地的“掃蕩”,加之,頑軍王光夏部和第89軍進逼,李明揚、李長江和韓德勤部的包圍,蘇北、皖東北新四軍處境甚為緊急。對此,經中央批準,整編由彭志明、吳法憲的八路軍蘇魯豫支隊,鐘輝、韋國清的八路軍隴海南進支隊,江華的八路軍蘇皖縱隊,與黃克誠部新2旅第5、6團和第344旅第687團,為八路軍第5縱隊,由司令員兼政委黃克誠統一指揮。整合的八路軍南下部隊與新四軍第4、5支隊打成一片,為新四軍發展皖東北、蘇北抗日根據地提供了重要支持。 (未完待續)
(袁興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