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的夏天,艷陽當空,投射出一室靜謐,輕啟窗簾,鉆進屋里的風兒,攜來幽幽的梔子花香。五月,我們高唱勞動者之歌,到處激揚著青春旋律,我們也心懷感恩報春暉,也沉醉于粽香艾青菖蒲傳統文化中。
于時下的我而言,五月更喜母親節,可能是兼顧女兒和母親的雙重身份吧。下班經過花店時看到康乃馨,忽爾覺得特別的高雅別致,像極了日夜操勞的母親。
先說我的母親吧。我的母親是一個普通的農婦,我從小交替在奶奶和姥姥身邊長大,也因此對于年少與母親的記憶不是很深刻,更沒有特別多的親近。甚至很多時間都認為母親對我也如是這般。故而在求學以及后來的出嫁都沒有太多的戀家情結。而真正讓我改變這個想法的是我的孩子出生時,因為工作的原因,孩子兩個月大的時候我就要回單位上班了,孩子怎么辦?沒等我們為難,母親主動提出過來帶孩子,感動之余也開始擔心母親,畢竟多年生活在鄉間,自由而熱鬧,而今卻要關在二室一廳的小房間里,還要操勞一個小小的嬰孩。可母親什么也沒說,拎上小包袱就開始長住我的小家,盡心盡力地照顧小外孫。每天晚上下班回來,看到家里收拾的整齊,孩子在健康成長,我心頭的一塊石頭落下了。母親帶孩子,不嬌氣,套一句俗語叫“散養”,開始我還有點擔心,但母親說,帶孩子和養小雞一樣,該吃啥就要吃啥,該干啥就要干啥,不然以后嬌氣了難帶,雖然母親的話接地氣,但確是這個理。如母親說的一樣,孩子從小體質就很好,而且吃飯從不要操心。母親在小外孫身上花的心血比我這個當媽媽的還要多,兩年多的時間,母親一邊給我帶孩子,一邊還要操心在鄉下的父親,頭發白了不少,但母親從不說累,默默地為我分擔著。同事羨慕我“家有一老是一寶呀!”指尖敲下一串染著馨香的文字:母親啊,你是荷葉,我是紅蓮。心中的雨點來了,除了你,誰是我無遮無掩天空下的綠蔭?
再說我是母親吧。兒子來到我身邊快十四年了,正是他的到來,使得我的人生圓滿。帶來了多少的喜悅,多少的歡笑,當然也帶來多少勞累,多少困惑。記得去年暑假孩子跟小記者去北京研學,要求家長給孩子寫一封信。拿起筆的那一刻我好猶豫,孩子正處在青春期的第一個叛逆時段,我該給他寫什么呢,諄諄叮囑生活?侃侃暢談理想?最后我只化作一句:“媽媽有擔心,但忍著不打擾你,因為我相信你有獨立的能力,你在學習長大,我也在學習做個好媽媽。”那一刻才覺得將愛放手好難。昨天孩子回來,要和我照親子照,我好驚訝,這兩年,小男生已經不大愿意照相了,今天是為什么呢?看著我一臉的問號,“老師布置的作業,還要上傳給老師的,不過,媽媽我也想和你照幾張照片了,不然你就老了。”聽了補語還是小小地感動了一下,配合著他的要求照了照片。欣賞著手機中的照片時,想起這些年的節日,孩子為我送上的禮物,從頭飾到巧克力再到化妝品、護頸枕、眼罩,溫暖涌上心頭,漾開了那朵最美麗的康乃馨。
“春歸幽谷始成叢,地面紛敷淺淺紅。““媽媽”花綻放在五月,搖曳著一縷縷愛的氣息,細數花開花落的情意。“白發萱堂上,孩子更共懷。”這份天倫是母親最開心的事,也是我最開心的事,陽光下兒子幫姥姥攏起散落眼前的銀發,覺得母親的頭發上經外孫的手指染上了花香,那香味正向我蔓延……
(大通·余 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