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尚未遷居時,住家離單位很遠,每天都要乘公交車上下班。而從住宅到公交車站也有挺長的一截距離,總共有兩條路可以走。一條是較寬的水泥路,直直地通向車站;一條是彎彎曲曲的土路,周旁是菜地和四邊長滿垂柳的池塘。走水泥路比走土路要近許多、好走許多,但我仍愛走那條土路,為此,我每天還得提前幾分鐘出門以彌補繞道耽誤的時間。在時下處處講求快捷、舒適的氛圍里,我這種舉動似乎有點怪怪的,妻子也經常嗔笑我是一個“怪人”,甚或有些兒癡。
蝸居于鬧市之中,街道馬路固然平直寬闊、繁華熱鬧,但是卻讓人感到喧囂與擁擠,那來往如梭的車流始終給人一種不踏實、不安全感。由于平素喜歡清靜、偏愛悠閑,我便選中了那段纖瘦崎嶇的土路。
那土路宛若鄉村里的田間地頭上的土埂、阡陌一樣,雖曲曲折折、坎坎坷坷、凹凸不平,但賦予了我太多的樂趣。行走其間,如同行走在另一番境地,總有泥土、青草、野花、樹葉、蔬菜,抑或溪水的滋味散發出來,清新濃郁、純樸自然的氣息令我渾身舒暢、百聞不厭。有時時間充裕還會專門駐足,欣賞四周的美景。在這條路上漫步,真有“勝似閑庭信步”的那種感覺。高遠遼闊的天、微微流走的云、自然青翠的綠,以及悠閑隱逸的蟲鳴,在高樓林立的馬路大街上都難以見到和聽到。如若把這土路蜿蜒而過的地帶比作一幅美麗、別致的四時風景寫意圖是最恰當不過了。迥乎不同的四季田園風光,每一季節、每一天所有的不同圖畫和頁面,都叫人留戀與回味。春來,苗秧嫩綠、小草泛青、垂柳吐翠,蝴蝶、蜻蜓在綠叢中忘情翻飛動舞。夏至,竹籬籬木架綠藤環繞、各色果蔬掩映其間,柳枝下的鳴蟬悠閑地放喉高歌吟唱。秋到,則黃心烏縱橫交織在田間,整飭地鋪散開去,撒出一片金黃色。冬臨,收割后的田間搭起的大棚架子上,間或裹起幾行塑料薄膜,像橫亙在大地母親腰懷里的襁褓,抵御著冬日嚴寒的襲擾,孕育著又一個希望的新春。
時間長了,走的多了,便與路邊田里勞作的農人混得臉熟,碰了面,相互會熱情地打個招呼,時間寬裕,還與他們聊上兩句,體會稼穡的艱辛,分享收獲的歡樂。偶爾輕松地唱上一句,或悠然地喊上兩聲,也不會有何顧忌。工作的疲憊、塵世的煩惱,一經這田隴陌上的風吹,便蕩然無存。
不禁常為自己尋覓到這般一個美麗、清靜、快樂的所在而倍感欣慰。更曾自己滿為知足地默默私語:這一土路簡直是《詩經》里描繪的“適彼樂土”之境地。土路的的確確給我帶來了許多的情趣與快樂。
(田家庵·程晉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