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5日,驕陽似火,酷暑難耐,八公山區人民法院調解室卻是一片歡笑,五個兄弟姐妹握手言和,四位被告同意協助原告辦理父母留下的房屋過戶手續,原告付給四被告各10000元。該起遺囑繼承糾紛在法官的調解下圓滿落幕。
淮河早報、淮南網記者了解到,原告李某在家排行老三,他還有兩個哥哥、一個妹妹和一個弟弟,五個兄弟姐妹本關系和睦、互敬互愛,但一切從2015年7月李某的父親去世開始發生變化。母親先于父親去世,兩位老人去世后留下了一套房產,位于八公山區。為父親辦完喪事后,兄弟姐妹正商量著如何分割這套房產時,李某卻拿出一份公證遺囑,內容為:“該套房產由李某繼承”。
其他四個兄妹立刻對該份遺囑產生了疑問,認為父母去世前并未向他們說明過立此遺囑,并且父母去世前已年邁,怎么會對遺囑進行公證?遂即向李某提出了疑問,李某認為兄妹們懷疑自己,一沖動和他們吵了起來。矛盾糾紛越來越大,李某要求他們協助自己辦理房屋過戶手續,而四個兄妹對遺囑有疑問堅決不肯,李某便一紙訴狀將兄妹們告上法庭。
庭審中,李某堅決要求該套房產由其繼承,四被告堅決不同意該份遺囑,要求按照法定繼承分割該套房產。庭審中的調解工作陷入僵局。
庭審后,法官到公證處對該份遺囑進行了核實,該份公證遺囑確實為其父母所立,真實、合法、有效。法官把從公證處調取的光盤給四名被告播放,四名被告雖然認可了該份遺囑,但仍然心中不平,不同意將房產過戶給李某。法官又和李某進行了溝通,李某也認識到自己的態度有問題。為了挽回兄妹之間的情誼,李某愿意給付每人10000元。四位被告看到了李某的誠意,五個兄弟姐妹便達成協議,該套房產由李某繼承,李某支付給其他四個兄妹各10000元。五兄妹冰釋前嫌,該起糾紛就此平息。
(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