憑借零星線索,設想事故現場,腦洞大開提出大膽設想:三方肇事兩人潛逃
7月7日中午,當最后一名犯罪嫌疑人何某到案后,淮南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潘集三大隊的交警們才卸下了身上的壓力。隨著這名犯罪嫌疑人的到案,6·17高皇交通肇事亡人逃逸案告破。一具尸體,幾塊5厘米左右的車尾燈碎片,一道車輪印跡,要通過這點遺留物和痕跡尋找真兇,談何容易。然而,在20天時間里,淮南交警做了大量的工作,張貼100多份懸賞公告、利用微信平臺征集線索、入戶走訪2370戶居民、調取70多個探頭的監控視頻、查看視頻耗時200多個小時、最終讓逃逸嫌疑人及車輛被查獲,彰顯的不僅僅是淮南交警恪盡職守、頑強拼搏的精神,更是用實際行動證明了這是一支讓逃逸者畏懼、讓人民放心的“忠誠衛士”。
一道車輪印幾塊小碎片成唯一線索
6月17日晚10時20分左右,淮南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潘集三大隊接到報警,高皇鎮大直路附近發生一起交通事故。接警后,當班民警吳堅、秦懷金迅速趕到現場勘察。現場一名男子躺在路邊上已經死亡,死者的身上有一道車輪壓過的痕跡,死者的身邊散落著幾塊大約5厘米左右的紅色塑料碎片,而死者的摩托車倒在水渠邊上的草叢內。
正當交警在現場勘察時,幾名男子匆匆趕到現場,經過辨認,他們確定了死者的身份,該男子正是他們要尋找的柴某,當晚他們和朋友柴某在高皇鎮上的一家飯店聚餐后,柴某騎摩托車先行回家,可等他們到家后等待多時柴某都未到家,他們就分頭尋找,沒有想到朋友柴某出了交通事故已經死亡。
交警們一邊勘察現場,一邊對圍觀的群眾做著筆錄,希望能夠尋找到一絲對破案的有力線索,現場提取了紅色破碎的塑料片,以及死者身上的車輪印,當完成現場勘察后回到交警隊已經是凌晨2時左右,交警們又度過了一個不眠夜,因為他們的腦海中一直顯現交通肇事現場,生怕遺漏了一點線索。
成立專案組 提出大膽設想
6月18日上午,該起案件引起了淮南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以及潘集三大隊相關領導的高度重視,他們迅速調集精兵強將,下達死命令,案件必破,案情每日一報。為了爭取收集更多的信息,交警們再次來到了交通事故現場。不斷地在腦海中設想當時發生交通事故的情形。最后,交警們提出了一個大膽的設想,這是一起由三方肇事,兩人先后逃逸,造成一人死亡的交通肇事案件:死者柴某駕駛摩托車撞擊了前方車輛倒地,前方車輛未停車施救逃離現場,而躺在路上的柴某再次遭到后方車輛碾軋,后方車輛也未停車施救。確定了偵破方向后,專案組分成三組隊員,一路人員在交通事故周邊的村莊入戶排查,一路人員沿著交通肇事嫌疑人可能走的路線,跨過淮河進入田家庵區進行調查;另一路人員調取監控錄像查看。
多日努力終獲線索 一嫌疑人浮出水面
多日的努力交警沒有獲得任何對破案有力的線索,他們依然沒有放棄,加班加點開始了入戶走訪,并在事故現場的村莊和路口張貼了100多張懸賞公告,并且利用微信平臺尋找目擊證人,龍窩村走訪960戶居民、大集村走訪260戶居民、順河村走訪440戶居民、民族村走訪290戶居民、高皇村走訪了420戶居民。功夫不負有心人,交警們得到一條線索,發生交通事故的當天,一名目擊人在晚10時左右看到有一輛黃色帶雨棚的電動三輪車經過事故路段。目擊人所提供的車輛經過時間正好與發生交通事故的時間吻合。為了不放棄這條線索,交警們開始查找黃色帶雨棚電動三輪車。6月23日,在田東一蔬菜批發市場內,交警發現一輛可疑車輛,為了不驚動交通肇事的犯罪嫌疑人,交警們從外圍開展了調查,可調查的結果讓他們大失所望,該車主日常的行車軌跡根本就走不到高皇鎮大直路,從而排除了這輛車的嫌疑。細心的交警依然對該車主進行了傳喚調查,而車主提供了一條重要線索,讓交警們為之一振,在這個蔬菜批發市場內,從事蔬菜批發生意的程某和他有一輛一模一樣的電動三輪車,而程某就住在高皇鎮民族村,車輛唯一的區別是程某平時喜歡聽音樂,他的車上裝了兩個比較大的音箱。
6月25日,當交警們來到程某家中,一眼就看到了停放在院內的黃色車輛。詢問程某6月17日晚發生的事情時,他也只承認走過事故現場,看到過有一輛摩托車倒在路邊,路邊上散落著紅色的碎片,但他并沒有停車。交警們暫扣了程某的車輛,用技術手段提取了程某的車輪印記,送往司法鑒定中心。7月3日,鑒定中心作出了結論,死者柴某身上的車輪印記與程某所有的車輛車輪吻合。此時,程某才承認當天晚上車輪軋到了一灰白相間的東西,而死者柴某當天穿著的正是灰白相間的衣服。
設想自己逃逸該走哪條路
同時,調取了70多個監控攝像頭,經過200多個小時的觀看,交警們也獲得了一條線索,6月17日晚11時左右,在高皇渡口有一男子行為可疑,他在上渡船時兩次回頭看了自己所騎的黑色兩輪電動車,在上船后又折回頭下船選擇乘坐另外一條船過渡口,并與一名騎藍色兩輪電動車的男子搭話。交警們采取了蹲點守候,判斷該男子依然還會從渡口乘船過渡口,但經過多日守候依然未發現嫌疑人,嫌疑人的蹤跡突然消失,交警們也一度懷疑過是否判斷出現了錯誤。
從高皇渡口過了河就進入了田家庵區,這給案件的偵破帶來了不小的難度,過了渡口后有多條道路通往市區,在不能確定嫌疑人走哪條道路時,要調取所有路面上的監控,再一一查看監控內容,這是一項工作量非常大的工作。為了縮小范圍,交警們來到了田家庵區淮河碼頭,假設自己從高皇肇事逃逸過淮河后該選擇哪條道路走,反復多次后交警們確定了一條少有人經過的小路,將偵查的目標鎖定在該條道路上。在通往田東地區的一條小道上,偵查人員再次從監控錄像中尋找到了目標,將嫌疑人鎖定在方圓一千米的范圍內。
為了進一步縮小范圍,交警們將騎藍色電動車的人作為重點,因為藍色電動車比較顯眼,找到了騎藍色電動車的男子也就找到了騎黑色電動車的嫌疑人了。在監控資料中根據嫌疑人的體貌特征,交警們判斷該嫌疑人是從事裝潢建筑行業。在方圓一千米的范圍內,交警對從事建筑行業的人員進行了走訪。一名從事建筑行業的工人告訴交警,有個何姓的工頭在此地從事建筑業時間比較長,幾乎所有的建筑業從業人員他都比較熟悉,你們可以將影像資料拿給他看看,說不定他能辨認出錄像中的人。
踏破鐵鞋無處尋 他就是嫌疑人
7月7日中午,當交警們約到何某在淮河大橋橋頭堡見面時,交警們的心中就有了數,這個何某就是他們多日尋找的騎黑色兩輪電動車的嫌疑人。在聊天中,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潘集三大隊副大隊長吳堅,突然的一句問話打破了僵局。“這三個輪子的電動車騎起來舒服嗎?”何某脫口而出:“三輪的沒有兩輪的騎起來順溜。”
說完這句話后何某再次沉默不語,交警將何某帶去重走交通事故地,在快到交通事故案發點時,何某開口了,敘述了6月17日晚發生的交通事故。何某告訴交警當晚他從高皇大直路騎電動車回田東家,一輛摩托車撞擊了他的車輛后方,摩托車駕駛員倒地,他認為是人家撞了他,和他無關,所以他選擇了離開也沒有報警。此時,6·17交通肇事案告破。
多部門通力協作 20個不眠之夜破案
案件破了但留給人們很多反思。假如死者駕駛摩托車撞擊了前方的兩輪電動車,電動車車主何某能夠停下車報個警,假如,程某駕駛三輪電動車軋到躺在路上的柴某,能停下車報個警,可能結果就不會是現在這個樣子。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事故科科長段中山告訴淮河早報、淮南網記者,在20天的交通肇事案追蹤中,交警們面臨了巨大的考驗,近30名專案組成員白天不斷收集各類信息開展偵查,晚上11時,再一起碰面交流。案件也給專案組人員帶來巨大的壓力,只要嫌疑人還沒被抓到,他們就睡不著。
該案件的偵破體現了公安、交警多部門通力協作的結果,用實際行動證明了“法網恢恢疏而不漏”。
圖: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潘集三大隊副大隊長吳堅將事故現場散落的紅色碎片拼接起來后,與何某的黑色兩輪摩托車尾燈缺失部分進行比對。
(記者 馬南南 張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