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線關注
你家擺個“梅花樁” 我家來個“絆繩索”
舜耕東村有點“亂” 相關部門欲整治
淮河早報記者 攝影報道
政府對舊小區的改造,很多小區面貌煥然一新。田家庵區百花園社區舜耕東村小區的居民欣喜的同時,卻又蒙上了一層陰影——干凈漂亮的小區出現一道奇怪“景觀”,有居民畫地為牢,到處安裝鐵制地樁和水泥墩,既影響小區形象,又給居民出行帶來安全隱患。
三步一“崗”兩步一“哨”
8月23日,記者來到小區,這里剛剛完成改造,平坦的柏油馬路,粉飾一新的樓體,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但記者還沒有走幾步,卻發現這里遍地都是鐵制地樁,真可謂是三步一“崗”兩步一“哨”。在一些人行道上,一排溜的都是鐵制地樁,地樁也是五花八門,有立柱式的,有圓形的,有角鐵式的,還有鋼筋焊制的或水泥墩。記者看到,兩樓之間,大約10米的距離,竟有7個鐵制地樁,死死堵住了道路通行。有些居民家門口不僅安裝了四五個立柱式鐵制地樁,有的還用鋼絲連上。小區居民王師傅告訴記者,這些地樁和水泥墩都是一些住戶設置的。他們為了防止外來車輛和本小區的車輛停放在自家房前屋后,于是出此對策,一家開始后,大家紛紛效仿。
聽說記者來了解情況,許多居民意見紛紛。“我們小區就巴掌點大的面積,走幾步就有一根樁子,天天提心吊膽的。”今年70多歲的趙大媽心有余悸地說道。她告訴記者,曾有居民晚上走路不小心撞上一根鐵樁,腿上鮮血直流,她聽說后,晚上再也不敢出門散步了。一居民擔憂地對記者說:“本來路面還比較寬,現在弄得道路很窄,兩輛車都沒有辦法會車,萬一小區出現火情,消防車很難進出。”很多居民認為,政府掏錢為小區改造,就是想把小區環境建設成一個文明、和諧、漂亮的新家園,沒想到,一些人為了個人利益,破壞整個小區的形象,居民們希望物業能出來管理。
住戶門前設“絆”有原委
“誰愿意在自家門前設絆子,如果不是私家車隨便亂停堵路又擾民,我們也不會安這些樁子,自己走路也不方便。”一家安裝地樁的住戶告訴記者,一些私家車亂停亂放,將自己家的門都堵得死死的,自己進出都要側身而過。車輛帶來的尾氣和噪音也讓人難以忍受,私家車既影響自己開窗通風,也妨礙行走,因此,自己才出此下策。一居民對記者分析說,這里居民拉開“圈地戰”。主要源于三個方面,一是小區在設計時車位就不夠多,甚至沒有設置專門的停車位;二是擁有私家車的居民越來越多;三是可能是一些小區外的居民為了找車位也來加入戰局,這樣,車位的供求矛盾就這么產生了。
8月24日,記者向淮南舜耕物業反映上述情況。據舜耕物業的工作人員介紹,物業沒有在百花園舜耕東村安裝鐵制地樁,那些鐵制地樁都是一些居民私下安裝的,她說,由于淮南田家庵區政府進行舊小區改造,目前,小區的管理,還沒有移交到物業部門。她告訴記者,如果小區管理移交過來之后,物業將對這些鐵制地樁清除,進行統一管理。
隨后,記者又將情況向淮南市田家庵區文明辦進行反映,田區文明辦的負責人告訴記者,他們已經掌握了情況并對現場進行了查看,少數居民擅自安裝鐵樁的行為是不被允許的,文明辦將和街道、物業一起對這種現象進行整治,對停車地點重新劃線,讓小區居民過上宜居的生活。
圖一: 居民在自家門口設“絆繩索”。
圖二:兩樓道之間竟有六七個鐵制地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