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7日,在《詩刊》社與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鳳凰網讀書頻道聯合舉辦的詩歌朗誦會上,淮南詩人老井收獲贊譽——左手刨煤 右手寫詩的筆耕之路
為展現平凡人日常生活中蘊含的豐富詩意,彰顯詩歌應有的鼓舞人性正能量的現實力量,使更多的人關注底層人生,關注當下處于蓬勃發展期的詩歌,使詩歌更好地服務于時代精神建設,12月17日,《詩刊》社與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鳳凰網讀書頻道聯合舉辦“日常生活,驚心動魄”——余秀華、秦興威、小西、紅蓮、老井詩歌朗誦會。參加完詩歌朗誦會后,12月21日,淮南詩人老井從北京載譽歸來。由淮南市文聯主辦,淮南市作家協會承辦的老井詩歌創作研討會,隨即在市文聯文學創作基地舜耕書院舉行。
老井的詩寫得很牛啊
研討會上,詩人老井首先向淮南的文朋詩友們介紹了由《詩刊》社、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鳳凰網讀書頻道聯合舉辦的專場詩歌朗誦會的情況。
12月17日下午2時30分,在中國人民大學第三教學樓3308教室,商震、李少君、謝建平、藍野、劉年、聶權和彭敏等國內著名詩人濟濟一堂。中央電視臺、人民日報社和光明日報社的記者們也來到現場采訪。
“身患腦癱的湖北農民詩人余秀華,在河南做過快遞員的秦興威,在山東私營企業打工的小西,河北的理發師紅蓮,安徽的煤礦工人老井,他們在工作之余,在平凡中發現并拾取詩意,而正是這種詩意,讓這些普通的人變得獨一無二,讓我們的日常生活,變得如此驚心動魄而又精彩紛呈。”詩歌朗誦會主持人說。
在朗誦會上,詩人老井朗讀了自己創作的《地心的戍卒》及《廉租房》兩首詩,人民大學的大學生朗讀了老井的新詩《化蝶》和《小姐 這是煤炭的黑 不是非洲的黑》。之后,《詩刊》社編輯聶權表示,“老井的詩具有生命意識和生命質感。”《詩刊》社編輯劉年感嘆道,“老井的詩寫得很牛啊!”《詩刊》社常務副主編商震還親切地詢問了老井有沒有生活和工作上的難題需要解決的。中央電視臺新聞頻道記者現場對老井進行了采訪,并詢問如果到淮南采訪的話,老井是否接受。
老井是個較木訥的人
老井有些木訥。他不善言談,更不善交際。老井每天工作在800米深的井下,十分忙碌,上下班有時還要騎幾十里路的自行車,生活頗有些清苦。
“1986年那會,我18歲,開始寫詩。今年46歲了,近30年來,我一直堅持寫詩、散文和小說。”老井說,曾經有一段"灰色"時間,他也想過放棄詩歌寫作,甚至從此擱筆,結束自己的文學創作生涯,但最后還是堅持了下來。“沒有別的原因,只是由于工作之余,除了文學我沒有別的愛好,除了詩歌我沒有別的夢中情人。”
近30年來,老井在《詩刊》、《星星詩刊》、《詩歌月刊》、《中國煤炭文藝》等各級文學刊物上發表過詩歌、小說、散文等多篇作品。組詩“煤雕”獲得由中國作家協會及中國煤礦文聯聯合頒發的第五屆全國煤炭文學“烏金獎”。組詩“歲月的醇酒”獲第六屆“華夏情”中國詩歌散文邀請賽一等獎。
2013年10月19日,在老井于安慶市懷寧縣舉辦的詩歌研討會上,中國著名詩人海子的母親操采菊說:“老井是個憨厚人,一看上去,就挺樸實的。聽說他在煤礦井下扒了20多年的煤,還能堅持寫詩,不容易,你們一定要理解他!幫助他!”
老井的詩以真實震撼人心
12月21日的老井詩歌創作研討會上,淮南市文學評論家劉斌先生認為,老井的詩是以真實震撼人心的。這種真實不獨是直面礦工的生存圖景,更重要的是其敏銳獨特的視角、震撼心靈的感受、化熟悉于殊異的藝術想象與充滿陽剛氣質的語言融為一體……在他的筆下,那些冷冰冰的機械、單調瑣碎的事務和地層深處的黑色汗水與足跡,無不飽含著深沉厚重的生命體驗、高貴莊重的主體情感與自尊自重的生命價值認同……這一切使得他的詩歌具有著鮮明的時代精神和深邃的歷史意蘊,涌動著抒情主體燦爛奪目的情緒流,閃爍著明亮飽滿的藝術成色,呈現出與眾不同的鮮明風格,是具有著標本意義的煤炭詩書寫。
淮南市文聯和市作家協會的負責同志表示,中國是一個詩的國度,到了我們這一代的時候,看起來詩歌似乎離我們遠了,實際上詩歌并沒有走遠,是我們走遠了。可喜的是,依然有人在日常工作與生活中發現了詩歌,老井就是其中一位。詩歌照亮了老井的人生,也讓我們看到光亮,希望淮南詩人們都多動筆,書寫如老井這般充滿正能量的詩歌。
(記者 張昌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