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6人獲國家無償獻血奉獻金獎,其中2人參選省公益之星
獻血是一種幫助他人的快樂
從有償獻血到無償獻血,短短的10年間涌現出許多獻血英雄,他們用捐獻的涓涓熱血譜寫著動人的詩篇。近日,淮南中心血站傳來好消息,今年淮南共有6名無償獻血者獲得2010年——2011年度國家無償獻血奉獻金獎,這也是獲得的個人榮譽最高獎,此獎項每兩年評選一次。其中楊維國和浦喜慶還參選了今年安徽省無償獻血公益之星。5月4日,記者采訪了這兩位公益之星。
楊維國:送人玫瑰,手留余香
1978年出生的楊維國現做銷售工作,從2002年1月4日第一次獻血至今,共計獻血34次,獻血總量11400毫升。其中血小板捐獻為15次24個治療量,是我市目前捐獻血小板最多的人。
35歲的楊維國總是面帶微笑,說話間語氣柔和,不急不慢,用他的話來說,自己現在不爭不搶的性格可能和獻血有一些關系。據楊維國稱,他獻血純粹是當時一起打工的服務員小妹“忽悠”去的,學醫的小妹告訴他獻血的好處,時間一長,他在小妹的陪同下來到當時建在婦幼保健院旁的淮南中心血站,小小的兩扇門,黑漆漆的屋子,讓楊維國有些失望,但他還是卷起袖管,獻出了自己的血液。隨后的日子,楊維國每半年就會獻一次血。
“這么多年獻血,覺得自己特別健康,身體里的血液不用也是要代謝掉,還不如用來救人。”楊維國說。2007年,血站工作人員告訴楊維國可以獻血小板,而且捐獻血小板間隔很短。一般2-3個星期可以再捐。于是,楊維國又加入到捐獻血小板的隊伍中去。“到現在我獻血有11400毫升,血小板捐獻為15次24個治療量,哪怕只有一半的血被使用,那也至少有7個人身上流著我的血,那是一種幫助。”因為這種助人為樂的思想,楊維國還發動周圍的人獻血。是什么讓楊維國在獻血的路上一直堅持走下去?楊維國說“捐血就是救人,哪怕只是200CC,那也是一種救助。如果用一句話來概括我這種行動的話,那就是送人玫瑰,手留余香。”
浦喜慶:獻血救人是社會責任
1969年出生的浦喜慶是一名普通的司機。1999年6月26日第一次參加獻血,共計獻血31次,獻血總量9000毫升。其中血小板捐獻為5次6個治療量。
浦喜慶說自己獻血緣于一場車禍。1993年,浦喜慶還是礦區上班,一次在上班的途中看見一場大車禍,當時很多人都去幫忙,當他走到跟前時,發現受傷的人血肉模糊,他立刻離開了現場。可那一幕卻一直在他心中揮散不去,尤其因為沒有幫助別人,心中總是覺得虧欠了什么似的。1995年,浦喜慶來到東方醫院集團總院,雖然在那里只是做一名司機,但醫院是個救死扶傷的地方,長時間看到醫生為病人忙前忙后,浦喜慶助人的心更加強烈。
1999年,單位的同事去獻血,浦喜慶也陪同去獻了血。獻血后的浦喜慶仿佛完成了人生中一件重要的事,也平衡了自己的心理。2008年大雪,淮南中心血站工作人員打電話到東方醫院集團總院稱,血庫缺血,呼吁醫院工作人員去獻血,浦喜慶和單位另外4個人趕到血站,看到滿屋里等待獻血的人,浦喜慶內心很激動,市民是有責任心的!
浦喜慶堅持獻血的行動感染著周圍的朋友和家人,他們也加入到獻血大軍。浦喜慶說:“捐血救人是一種社會責任,我會一直走下去。”
“血站推選我們參加省公益之星是我們的光榮,無論是否選上,我們都會繼續自己的獻血之路,獻血不是做給別人看的,而是為了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也希望自己的善行能感染身邊的人一起去感動他人。”浦喜慶和楊維國告訴記者。
(記者 王 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