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一座城市就是一個大家庭,建設和諧、溫馨、文明的城市理當需要你、我、他。但在現實中,生活在繁華都市里的人們,總會時不時地在衣、食、住、行等方面遇到這樣或那樣的不順心事,比如占道經營所造成的交通不暢;馬路噪音、以及工業噪音給居民帶來的煩惱;機動車在主城區道路上超速行駛、違規行駛給路人帶來的驚嚇;渣土車沿途大拋灑,以及亂倒垃圾、隨處亂涂鴉等不文明之舉等等諸如此類問題,無疑會給我們的城市,以及生活在城市里的人們造成極不和諧的負面影響,這些問題,也是令人們深惡痛絕的。
要想杜絕這些問題的發生,記者認為,除了相關管理部門加大管理、執法力度外,還需多一些人性化的管理。
所謂的人性化管理,記者認為,就是我們在任何工作時,都要首先考慮到以人為本。因為所有的不和諧問題都是有人去發現,由人去體會出來的。
如果我們再將人性化管理做進一步理解,記者不妨將其分為兩層含義,一是因人而言,人性化管理就是一種在管理中,管理者要充分注意人性化的要素,充分開掘人的潛能,并能合理的利用充分的物質激勵、精神激勵,給人提供各種成長與發展的機會,給更多樂于奉獻、愛崗敬業的人們創造寬松、快樂的工作環境。因事而言,就是我們的各級政府、各行各業的管理部門、執法部門、服務單位要時時刻刻站在大眾的立場上,要竭盡全力、千方百計的為廣大居民營造和諧的工作、生活環境。
那么在現實中,那些做法方能體現人性化?我們的各級政府、各有關管理部門、以及各個服務行業如何才能運用好人性化管理,建設好我們的城市,管理好我們的城市,讓我們的市民感受到城市的文明,享受到和諧、快樂、幸福的生活?記者不妨通過幾個例子加以詮解。
就在今年5月份,一些市民不斷向本報熱線反映,廣場路立交橋地下通道改建后,雖說解決了以前所存在的交通堵塞問題,但也出現了新的問題,一些出租車司機為圖捷徑,時常將車開進僅有一車之寬的人行道上,與路人爭道。面對那些飛馳而過的車輛,路人頗有怨氣。本報熱線將這一問題進行公開報道后,很快就引起交通管理部門的重視,不久,交通管理部門就在該路段兩邊的人行道上設置了禁止機動車通行的隔離樁,阻止了機動車與行人爭道的行為,此舉理當體現了人性化的管理。
長期以來,市民們對淮河大道、國慶路、龍湖路、朝陽路、洞山中路、舜耕路、廣場路等繁華路段所存在的車輛亂停亂放,占道經營、以及亂倒生活垃圾的不文明現象深惡痛絕。自今年以來,市容管理部門為了管理好這些主城區的交通要道,推行了文明勸導工作法,該工作法就是城管人員在面對這些不文明之舉時,首先是對當事者曉之以理,動之以情,而后再親自動手,幫助違規者整理占道的貨物,撿起亂丟在路邊的垃圾。還有,當城管文明勸導員在發現那些有礙市容市貌的“牛皮癬”小廣告時,他們就會自己動手進行清理。這種變管理形式為主動服務的工作法,既是一種創新,更是一種人性化管理的體現。再如,當城管文明勸導員面對那些亂停亂靠的車輛時,他們總是對違規司機進行耐心的勸導,直到那些違停的司機認識到自己的錯誤為止。城管部門這種將單一的管理擴展為多形式的勸導及服務的工作法,的確讓我們的城市面貌煥然一新,的確讓我們的市民享受到了沁人心脾的文明之風,的確讓我們的市民感受到這座城市大家庭的溫馨和幸福。
毋庸置疑,無論我們開展哪一項工作,只要從人性化的角度多去考慮,我們的工作就會得到人民群眾的擁護,我們的工作就會開展的順利和卓有成效,我們的城市就會多一些和諧,多一些幸福。
(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