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舊食品混搭銷售,市民質疑
超市銷售臨過期食品須標明
“我在超市里購買了買一送一的促銷裝酸奶,回家仔細一看,才發現其中一盒酸奶還有10天就過期了。”市民王女士說,她遇到好幾次這樣的事情。近日記者走訪發現,這一現象在淮南超市較為普遍,不少消費者表示,希望超市能對臨過期食品設立明確提示。
新舊食品捆綁一起賣
“現在我購買東西的時候,尤其是促銷食品,會特別仔細地看看生產日期和保質期。”王女士說,“新舊”食品捆綁、混搭銷售,經常會讓粗心的消費者把快要過保質期的食品買回家,很容易造成還未食用就過了保質期。
近日,在一家超市里,記者看到某品牌的酸奶原價4.9元一盒,現在買一送一,兩盒用膠帶捆綁在一起出售,上面的一盒剛好遮住下面一盒上的生產日期、保質期等等信息。記者注意到上面一盒的保質期21天,生產日期才剛剛一個多星期。可是買回來后,記者發現下面一盒酸奶只有5天就過期了。
1元一瓶的飲料、2元一袋的薯片……在淮南不少超市里,捆綁特價促銷的食品多是快過期的。“如果超市能設立臨過期食品銷售專區就好了。一方面可以讓消費者更直觀地看到打折促銷商品,另一方面也便于食品的安全監管,同時還能增加超市自身的信譽,”王女士說。
臨近過期食品處理多渠道
超市食品一旦快過期將如何處理呢?在食品安全問題頻發的當下,不少消費者對此存有疑惑。
“一般在保質期過半后,我們就開始對商品進行促銷了。”淮南一大型超市的負責人告訴記者,比如瓶裝飲料的保質期一般是1年,在6個月之后就會開始進行相應的促銷,“而在10個月以后就會提前下架,然后退回生產商集中報廢、銷毀。”
有些產品也會作為福利由超市員工內部消化掉。“像這種粽子,原價好幾塊錢一個,因為日期快到了,所以作為福利,我們員工可以5毛錢一個購買下來。”一家連鎖超市的店長給記者展示她們內部購買到的某一知名品牌粽子。
此外,一些超市自制食品,像熟食、面包、包子、饅頭等保質期較短的食品,臨近過期又怎么處理呢?記者從超市方面了解到,一般來說,超市會按照每天的實際銷售量,做一定的調整,基本上能保證供應的食物全部銷售或少量報廢。一旦臨近過期,將全部報廢處理。
對于設立臨過期食品專柜或提示,超市會如何看呢?一家超市的食品促銷人員對設立專柜的做法表示贊同,她說:“一般情況下,快過保質期的食品促銷力度都會很大,有時候比新生產的食品賣得還要快。如果設立專柜,消費者容易發現這些促銷商品,或許更有利于增加銷售量。”
工商部門:退貨銷毀有記錄
“超市對臨過期食品進行提示銷售,不是硬性規定。”淮南市工商局相關工作人員表示,工商部門在食品監管中,只對過期食品有強制要求,對臨過期食品如何銷售沒有統一要求。“我們有一整套的針對過期食品的監管方案,如果是退回供貨商的快過保質期食品,必須有退貨記錄或保存退貨票據;過期變質食品必須下架銷毀,所有下架銷毀食品必須有銷毀記錄。”
(記者 楊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