呆在家不愿出門·暑假與上學無異·假期生活真無聊
部分中小學生暑期生活掃描
盡管近年來家長、學校和社會各界都在為豐富中小學生們的暑期生活做出了一些努力,但記者走訪發現,能夠有計劃有組織參加暑期活動的中小學生,只是其中一小部分,大多數中小學生對他們的暑假生活并不滿意。而對家長們來說,由于沒時間照看孩子,他們不是選擇將孩子送到各種培訓班、夏令營,就是把孩子送給爺爺奶奶或者干脆關在家里。
記者選取了幾位具有代表性的中小學生,也許他們的暑假生活,濃縮了淮南市很多中小學生暑假生活的側影。
中學生小潤:每天呆在家,不愿出家門
16歲的小潤家住淮南市田家庵區優山美地小區,父親是位公安民警,母親是位全職太太,今年參加中考他考了706分,這個分數讓小潤的爸爸媽媽也相當滿意。當記者問他這個暑期打算怎樣度過時,他表示沒有什么打算,只能在家看看電視、上上網。
小潤身高1.70米,體重卻有150斤,是一個典型的小胖墩。他和別的孩子不同,暑假從來沒有上過補習班,但中學期間的成績卻一直很穩定,良好的學習習慣讓他掌握了學習方法,家長對他的學習從來不需要操心。
暑假期間,他每天七點多起床,除了看一會書,其他的時間就在家看電視和上網,下午同樣也是看書,再去看電視和上網,再無其他活動。小潤這樣的生活方式,讓家長很擔心:孩子學習成績固然很好,可這孩子卻不愛動,體重已明顯超標,又很少說話,更不愿出去和別的孩子玩,社會交往活動幾乎沒有,16歲的大孩子還顯得很“胎”。小潤的母親嚴女士告訴記者,這孩子呆在家里一天都不下樓,每天晚飯后她都趕著他下樓活動活動,可他不到二十分鐘就回家了,有時嚴女士不得不強制性帶他出去散步一個小時或者跳跳繩。
就算是旅游,小潤也不太感興趣。上個星期,家人陪他到海南旅游了一次,然后又去了一趟姑姑家。除此以外,這胖墩就很少出過門,作為孩子的家長他們很擔心他的社會實踐能力差。在親戚的提議下,他們準備在暑假期間將孩子送到一朋友開的酒店里,讓他當服務生體驗一下生活,多接觸接觸社會,可小潤死活不答應。看到這種情況,小潤的家長很是困惑:暑假,究竟應該讓孩子怎樣度過?
三年級學生小葉:暑假與上學無異
小葉家住淮南市謝家集區,開學后該上四年級了。盡管現在是暑假,但對小葉來說,假期和上學的生活差別不大:小葉被父母送去了一所全托的暑假培訓中心,仍然是每天早上被送去學校、晚上接回家來,唯一的區別是,學習的內容略微有一些變化。這樣的生活模式,今年9歲的小葉已經度過了兩個暑假。
小葉的父母在浙江寧波經營一家規模不大的餐廳,收入還算不錯,但平時工作很忙。一年當中,小葉和姥姥、姥爺住在一起,與父母相處的時間很少。
學校放暑假了,小葉被父母接到了浙江寧波,可忙碌的父母仍然沒有時間和小葉在一起。父母只得將小葉送至一家全托的暑假培訓中心,在來這家培訓中心之前,小葉將所有的課本、暑假作業等全部帶來,培訓中心的老師會根據小葉的情況,給小葉上課、輔導完成暑假作業、解答難題。
但對于小葉來說,暑假的生活和平時上學并沒有多少變化。他依然是每天早上由父母送到培訓中心,中午留在培訓中心吃飯,晚上再由父母接回家,在小葉看來,生活最大的變化就是每天接送他的由姥姥姥爺換成了爸爸媽媽。
盡管這樣的全托培訓機構收費不低,暑假兩個月時間,一個孩子的培訓費用大約在3000元左右,但對于小葉的父母來說,這也是無奈的選擇。
九歲小學生小可:暑期生活“真無聊”
在謝家集區某小學上三年級的九歲女生小可,提起暑假生活就說無聊、沒意思,“還不如上學有意思呢,那還能見到同學,也不用天天呆在家里……”。小可的父母都在上班,他們將孩子交給奶奶帶,奶奶退休前是位老師,對孩子的功課還能輔導輔導,照料孩子的生活是沒有問題,可帶孩子參加戶外活動就有點困難了,小可每天上午在奶奶的輔導下做暑假作業,下午就開始了自由活動,其實,自由活動也就是看電視,這一看就是一個下午。
小可最高興的是家里來客人,每次來客人她都要拉著客人下樓,到小區內打打羽毛球或者讓客人陪她到戶外活動,還有就是每個星期六參加的美術班,她能拿起畫筆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畫畫。孩子的父親告訴記者,他們做家長的也想陪孩子玩,可上班太忙,現在學校在暑期幾乎沒有組織什么活動,想起以前他在上小學時,學校在暑期還組織學生們看電影,一個暑期能看十多場電影,這樣一個暑假都能與同學們隔三差五的見見面,孩子和孩子之間的交流可能會更融洽。做家長的也希望學校在暑期能夠給孩子們組織一點集體活動。
采訪手記:
孩子們眼中的理想暑假:有玩伴、有人陪、有意思
當記者詢問一些中小學生希望過一個怎樣的暑假時,孩子們的表達很簡單:找同學玩、有人陪著、找點有意思的事……記者在走訪調查中發現,孩子們企盼的是休閑、自在、快樂、充實的暑期。
而現在的暑期空間,仍有待開拓。讓孩子暑假生活精彩起來,需要學校、家長及社會各方面形成合力。很多學校放假了,就“大不管”,把學生這期間的一切全部推給家長,沒有為孩子們設計、組織一些有益的暑期活動。例如,孩子愛運動,不妨在暑假里舉辦一些球類、棋類友誼賽,在玩中激發智慧的靈感;多組織一些面向學生的文化娛樂活動,在提高孩子們動手能力的同時,激發他們對科學技術的興趣;相關的公共活動設施在假期免費對學生開放;在社區,能否借鑒一些國家的模式,每個社區內開放一所學校操場,供學生暑期使用;每個社區設立一個“中心”,來照看放假的學生。
記者走訪了一些老師和教育工作者,他們對于中小學生的暑假給出了很多建議。一位有著多年教學經驗的小學老師告訴記者,學生的假期生活應該是對學校教育的補充與延伸,家長要讓孩子在學習和休息中找到一個平衡點,不能把暑假變作“第三學期”,每天還是一樣上課。她認為,一些功課有欠缺的孩子不妨利用假期補缺補差,為下學期的學習打好基礎,但不要把暑假都排得滿滿的。大部分暑期時間應放手給孩子安排,讓孩子多接觸社會,提高適應社會的能力,同時也讓孩子有時間做做家務,或結伴出游,這些都是不錯的選擇。此外,家長要幫助孩子制定作息時間表和假期活動計劃,既要充分休息,讓身體放松,也不要過度放縱。
(記者 顧成家 馬南南 實習生 趙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