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往小區的兩條主要通道被居民稱為“臟亂差的三不管地帶”
通往田區前鋒新村的主要通道,是兩條十字相交、加起來還不到數百米的水泥路,但就是這兩條短短數百米長的路面卻被大量的建筑垃圾、生活垃圾所覆蓋,并不寬敞的道路也被不少簡易搭建的違章房及小吃攤點占據著,且幾年來一直如此,這里的居民戲謔地稱此為“臟亂差的三不管地帶”。又臟又亂的周邊環境不僅影響了居民出行,也給他們的日常生活帶來諸多不便,為此,居民們曾多次向相關部門反映,可這個問題至今沒有得到徹底解決。無奈之下,居民們給本報熱線打來電話,希望記者關注一下前鋒新村的出行環境。
現場直擊
順著居民的指引,記者在朝陽東路北側找到了這個通往前鋒新村的主要通道。這是個只能容下兩輛車并排行駛的南北小巷,而巷邊則是一個正在施工的建筑工地。記者看到,巷子兩側的路面被一些臨時搭設的大棚占據,里面擺滿了簡易的桌椅,攤主們正在將一些燒好的飯菜擺在桌面上,準備賣給食客。記者沿路細數了一下,在這個不到百米的小巷里有三四家這樣的盒飯攤點,將原本就不寬的路面占了一半。
沿著小巷一路北行,記者在一十字路口停了下來,只見三處搭建在路邊的藍色輕鋼結構簡易房緊挨著小區的圍墻而建,有的占地幾平方米,有的則達到了十幾平方米,西側的簡易房內擺滿了各種商品,看來是一個小賣部,而東側的簡易房則可能剛建好,還沒有投入使用。
從十字路口向西,一條長約近百米的垃圾堆出現在了記者眼前,里面不僅有生活垃圾,還有一些建筑廢料,經過烈日的暴曬,上面蚊蠅滿布,臭味熏天。不少居民在經過時都躲避一邊,掩鼻而過。車輛經過時揚塵滿天飛,弄得路人灰頭土臉,怨聲載道。
據前鋒新村的居民介紹,這兩條道路上出現的臟亂差現象已經存在幾年了,不僅一直沒有改善,而且越發糟糕了。“這晴天還好些,要是下雨天,這里面你們都不敢進來!”居民告訴記者,更煩心的是下雨天,道路上積水遍布,垃圾就漂浮在路面上,成了名副其實的“垃圾路”。
探究原由
在采訪中,記者發現前鋒新村是個新建小區,而周邊的這些配套環境卻與之格格不入,尤其是這兩條主要通道,為何長期以來臟亂差?居民們告訴了記者其中的原由:一來是小區的整體工程還沒有結束,前面的三期工程正在施工,建設單位不僅沒有完善一、二期的配套設置,還隨意傾倒建筑垃圾;二是小區內的居民素質參差不齊,不少拆遷還原戶因多年習慣使然,隨意傾倒生活垃圾。
走訪物業
通往新建小區的道路被糟蹋成這樣,究竟該由誰來負責?何時才能解決這些問題,還居民一個通暢、整潔的居住環境?
隨后,記者來到了前鋒新村小區物業辦。據工作人員介紹,物業公司只負責小區內的衛生和管理,小區外的路面則不屬于他們的管理范圍。
據居民介紹,這片居民區屬于國慶街道管轄范圍,為此記者又來到國慶街道。街道環衛服務中心主任,聽說記者的來意后表示,他們所負責打掃的道路一般有移交和自包兩種形式,而那片居民區確實有一條道路的衛生歸他們負責,但記者所指的那條“垃圾路”是否歸他們管理,由于沒有路名,他也不確定。為此,該負責人表示,會聯系下面的工作人員去現場查看,如果確定屬于他們的管轄范圍,他會立即派人前去清理垃圾。
截至發稿前,記者獲悉通往前鋒新村的那條“垃圾路”并不屬于國慶街道管轄。
(記者 柏雪 王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