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我市認真貫徹落實國家、省決策部署,將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推出一系列暖民心的政策舉措,著力推動解決居民群眾所思所盼、所急所難。在深入推進“困難職工幫扶救助”民生實事中,我市圍繞生活救助、助學救助、醫療救助三方面筑牢困難職工幫扶保障網,把服務職工落到實處細處,用心用力用情托舉起職工們“穩穩的幸福”。
“摸排”+“精準”,織密“救助網”當好“解憂人”
“感謝黨和政府!在我們最艱難的時候伸出援手,給予我們溫暖和希望!”近日,困難職工張某將寫有“為民服務暖人心,排憂解難似親人”字樣的錦旗與感謝信送到市總工會,對政府的幫扶由衷表示感謝。
此前,張某因突發重大疾病導致家庭經濟陷入困境,他通過12351職工服務熱線反映救助訴求。市總工會在接到省總轉辦單后,第一時間與張某所在公司工會聯系,迅速安排工作人員上門走訪并核實信息,詳細了解他的實際困難,并及時進行家庭經濟情況審查,按照相關規定召開專題研討會,以最短時間為其建立了困難職工檔案。此后,為張某及時發放救助資金與送溫暖資金1萬余元,緩解了他的燃眉之急。
民生連著民心,民心凝聚民力。我市建立困難職工幫扶聯動機制,工會、民政、醫保、人社、數據資源等部門聯動,實現數據實時共享。主動篩查大額醫療支出、新增失業、新增城鎮低保等職工家庭,采取“基層摸排+實地走訪”相結合方式,深入社區、企業一線摸排,通過電話核查、入戶走訪、信息比對等方式對符合救助條件的職工建檔。定期核實調整困難職工檔案,對發生變化的及時調整,做到實時進出,動態管理。
同時,建立“本人申請—單位初審—基層核查—集體復審—社會公示”的申報機制,規范個人申請、入戶核實、審批公示等流程,及時向社會公示,增強透明度。按照建檔標準分層建檔,根據職工致困原因和困難程度,按深度困難、相對困難和意外致困類別建立三類檔案,分別精準提供生活救助、醫療救助、子女助學、就業援助等幫扶措施。
“輸血”+“造血”,撐起“保障傘”激發“內驅力”
“多重壓力疊加在一起,曾經讓我一度萬念俱灰。感謝黨和政府的關懷和救助,讓我重拾了生活的信心!比涨,市總工會在發放2025年建檔困難職工生活救助金時,接過救助金的困難職工陳某熱淚盈眶。
陳某是某企業一名普通職工,2023年9月,其愛人罹患白血病,醫療費用高昂,女兒正讀大學,生活一度陷入困境。八公山區工會第一時間了解情況后,及時為陳某建立深度困難職工檔案。2024年,在工會、社區以及陳某所在企業的共同努力下,陳某共申請生活救助9400元、醫療救助50000元。工會部門還為陳某積極提供心理健康服務,幫助其打開了心結、開啟了新生活。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在困難職工幫扶工作中,我市聚焦“多維關懷”拓展服務鏈,強化物質幫扶與扶志、扶智相結合,在充分了解職工心理動態及技能特長、技能需求的基礎上,創新開展心理疏導、技能培訓、兜底性就業創業幫扶等服務,實施“資金+生活+醫療+助學+就業+住房+培訓”七位一體幫扶措施,打造物質幫扶與精神關愛并重的立體化服務體系,增強了困難職工自立自強意識和內生發展動力,切實幫助他們走出生活“沼澤地”,實現“脫貧解困”。
今年以來,我市累計核查職工信息比對超過一萬人次,新建檔困難職工15戶,實施精準幫扶199人次,發放幫扶資金90余萬元,已超額完成年度目標任務,困難職工歸屬感、獲得感、幸福感大幅提升。
(記者 吳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