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張雪峰)淮南市氣象資料顯示,上周淮南氣象觀測站最低氣溫10.5℃(4月18日),最高氣溫26.0℃(4月15日),一周降水量18.0毫米。
時入二十四節氣“谷雨”,今年“谷雨”來臨時間是4月19日,當日來了一場不小的降雨,也算應了景。谷雨是二十四節氣的第六個節氣,春季的最后一個節氣,于每年公歷4月19日—21日交節。《通緯·孝經援神契》中說:“清明后十五日,斗指辰,為谷雨,三月中,言雨生百谷清凈明潔也。”《群芳譜》也有記載:“谷雨,谷得雨而生也。”“谷雨”取自“雨生百谷”之意,此時降水明顯增加,田中的秧苗初插、作物新種,最需雨水滋潤,降雨量充足而及時,谷類作物能茁壯成長。谷雨與雨水、小滿、小雪、大雪等節氣一樣,都是反映降水的節氣,是古代農耕文化對于節令的反映。谷雨節氣后,氣溫升高,雨量增多,空氣中的濕度進一步加大,正是莊稼生長的最佳時節。
古時候的人們將谷雨細分為三候。每一候有五天,以更精細地反映期間的氣候變化和物候特征。“一候萍始生”:浮萍開始生長,反映了谷雨時節氣溫回暖,降水增多,有利于水生植物生長的特點。“鳥弄桐花日,魚翻谷雨萍。”谷雨時節,鳥兒在盛開的桐花間玩耍,魚兒在雨后的浮萍下翻騰。“二候鳴鳩拂其羽”:意思是布谷鳥梳理自己的羽毛,反映了谷雨時節鳥類開始更換羽毛,準備迎接夏天的到來。 “三候戴勝降于桑”:意思是戴勝鳥飛到桑樹上。桑樹開始長葉,吸引鳥類停留,同時也反映了養蠶業進入了一個重要時期。
谷雨分三候,每候都有對應的花信風,稱為“谷雨三花信”。一候牡丹:“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這是唐·劉禹錫《賞牡丹》中描繪的只有牡丹才是真正的國色天香。二候荼蘼:“開到荼蘼花事了,絲絲天棘出莓墻。”宋·王淇《春暮游小園》,描寫的是當春天的花開到了盡頭,薔薇花也開放時,會有絲絲縷縷的天棘爬過綠色的墻頭。三候楝花:楝花黃色,香氣清幽,花期恰處農歷春盡夏來之時。
民間有諺“清明斷雪,谷雨斷霜”,谷雨時節,氣溫回升速度加快,寒潮天氣基本結束。《禮記·樂令》說:“句者畢出,萌者盡達。”也就是說,彎曲的植物嫩芽已經破土而出,嬌艷的嫩葉剛剛長成。此時,冬小麥正處于拔節孕穗期,冬油菜進入灌漿期,春播作物正處于播種移苗、種瓜點豆的最佳時期。雨水溫潤,秧苗青青,春日的芳華正在孕育為秋日的碩果。
淮南市氣象臺預報,本周全市以多云到晴天氣為主;氣溫起伏不大,最高氣溫23~26℃,最低氣溫12~16℃。
具體預報如下:
4月23日,多云,12~26℃;4月24日,多云,14~24℃;4月25日,多云到晴,15~23℃;4月26日,晴,15~23℃;4月27日,晴,16~23℃;4月28日,晴轉多云,1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