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張雪峰) 淮南市氣象資料顯示,上周淮南站最低氣溫6.3℃(上周一),最高氣溫20.4℃(上周一),一周無降水。
昨日是二十四節氣“小雪”,一股寒潮來襲,氣溫驟降,能否“入冬”還得看此后幾天的氣溫情況。氣象學上入冬的標準是立冬以后連續5天日平均氣溫低于10℃,上次“立冬”節氣時也來了寒潮,只是差了“臨門一腳”,最后一天平均氣溫高于10℃。畢竟時節至此, “入冬”也是說到就到的事。
小雪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20個節氣,冬季第2個節氣,時間在每年公歷11月22或23日,即太陽到達黃經240°時。小雪是反映降水與氣溫的節氣,它是寒潮和強冷空氣活動頻數較高的節氣。《孝經緯》說:“(立冬)后十五日,斗指亥,為小雪。天地積陰,溫則為雨,寒則為雪。時言小者,寒未深而雪未大也。”古籍《群芳譜》中也說:“小雪氣寒而將雪矣,地寒未甚而雪未大也。”意思是,到“小雪”時節,由于天氣寒冷,降水形式由雨變為雪,但此時由于“地寒未甚”故雪量還不大,所以稱為小雪。
這個節氣之所以叫小雪,是因為“雪”是寒冷天氣的產物,這個節氣期間的氣候寒未深且降水未大,故用“小雪”來比喻這個節氣期間的氣候特征。“小雪”是個比喻,反映的是這個節氣期間寒流活躍、降水漸增,并不是表示這個節氣下很小量的雪。節氣的小雪與天氣的小雪無必然聯系,小雪節氣中說的“小雪”與日常天氣預報所說的“小雪”意義不同,小雪節氣是一個氣候概念,反映氣溫與降水量。而天氣預報中的小雪是指降雪強度較小的雪,氣象學上把下雪時水平能見距離等于或大于1000米,地面積雪深度在3厘米以下,24小時降雪量在0.1—2.4毫米之間的降雪稱為“小雪”。
唐代戴叔倫《小雪》詩云:“花雪隨風不厭看,更多還肯失林巒。愁人正在書窗下,一片飛來一片寒。”小雪節氣,東亞地區已建立起比較穩定的經向環流,西伯利亞地區常有低壓或低槽,東移時會有大規模的冷空氣南下,中國東部地區會出現大范圍大風降溫天氣。中國古人將小雪分為三候:一候虹藏不見;二候天氣上升地氣下降;三候閉塞而成冬。由于天空中的陽氣上升,地中的陰氣下降,導致天地不通,陰陽不交,所以萬物失去生機,天地閉塞而轉入嚴寒的冬天。
小雪節氣后,氣溫急劇下降,天氣變得干燥,是加工臘肉的好時候,民間便有 “冬臘風腌,蓄以御冬”的習俗。因為天氣炎熱時,肉類食物保存不當很容易變質發臭。因此,每到冬季農家就會宰殺豬肉,將余下的用食鹽、八角、花椒、桂皮等香料腌漬,隨之煙熏成臘味醇厚的臘肉保存。同時,過去冬季新鮮蔬菜匱乏,南北百姓也會腌菜來儲備過冬,如四川泡菜、東北酸菜、廣西酸筍、潮州菜脯等等。腌菜經過發酵后,除了風味口感酸咸爽脆外,又有開胃助消化的好處。
淮南市氣象臺昨日預報,本周全市以晴好天氣為主,周二凌晨受寒潮天氣影響最低氣溫下降到0℃左右,周三氣溫迅速回升。
具體預報如下:
11月23日,晴,0~13℃;11月24日,晴,6~17℃;11月25日,晴,4~16℃;
11月26日,晴轉多云,5~15℃;11月27日,多云轉陰,7~14℃;11月28日,陰轉多云,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