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春三月,春和景明。在鄉下過了幾天安逸的田園生活。靜悄悄的黎明,被公雞的打鳴聲和家犬的狂吠聲吵醒,隨手拿起《孟郊詩集》品讀:孟郊,唐朝著名詩人,46歲時才得進士及第。51歲,選為溧陽縣尉。元和九年病逝,終年64歲。孟郊一生由于不能舒展抱負,遂縱情林泉間,徘徊賦詩,現存詩歌眾多,代表作有《游子吟》等。
讀罷孟郊,不禁唏噓。在我46歲的時候,工作整整23年了,想繼續考“進士”之類的“國考”肯定是癡心妄想。就連許多單位的崗位應聘條件中都有年齡限制這一環。像我這般走在“奔五”路上之人,硬生生地被“年齡紅線”擋在門外。
在古代,46歲、51歲的孟郊都可以考進士、做個政府小官員,現代社會的“年齡紅線”咋就那么嚴厲呢?直到讀了《父女倆考上同一所大學:51歲父親打算深造 創建律師事務所》一篇勵志文章,才撥開迷霧見云天,茅塞頓開,豁然開朗。
“老話說,打仗親兄弟,上陣父子兵 ,現在我們父女倆一起讀大學,用知識武裝自己的頭腦,我感覺很高興。”2017年9月中旬,河北環境工程學院開學時迎來了史上最“特殊”的一位學生。父親彭相虎,51歲,和女兒考上了同一所大學,修讀法律類專業。談及未來的職業規劃,彭相虎的志向很遠大,他期待自己可以學有所成,與年輕人共同創業,創建律師事務所,為身邊的老百姓解決實際困難和問題,為社會貢獻一份力量。
人們時常感嘆,歲月如刀,光陰似箭。可是許多時候,我們歷經千辛萬苦,穿越山水紅塵,最后抵達的不是遠方,而是最初出發的地方。飽經的風霜,歷練的人事,都是生命里溫潤的滋養。無論世事如何滄桑,無論周遭如何變遷,初心不容褻瀆。
活到老,學到老,工作到老。只要敢于開始,永遠都不算晚,年齡更不是問題。“無論西東,歲月有情”。只要用心專一,就能迸發無窮力量,點點星光同樣可以燃起創業創新的夢想,匯聚成明天的精彩華章,撐起這個時代的脊梁。
豐子愷說:愿你顛沛流離,半生苦寒,歸來仍是溫柔少年。其實,每個人都有成長的陣痛,每個人都會最終離開,以不同的方式離開。然而,即便走得再遠,有些東西卻永遠不會被磨滅。
人生就像一條寧靜美麗的河流,芳草萋萋,柳蔭依依。也許只有當離開河岸的時候,這條寧靜的小河才會蕩起你內心的波瀾,而那些簡單純粹的記憶,才會顯得如此彌足珍貴,終身難忘。
坦然面對人生的前半程,我會輕輕地告訴自己:縱有疾風起,人生不言棄;黑發勤學早,白首終不悔。
愿你走過半生,歸來仍是激揚文字、指點江山的少年。這樣的一生,可以有淚水,但會少了很多遺憾!(翟樂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