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7月下旬,淮南的氣溫都在攝氏30度以上。高溫下,有這樣一群建設者,每天從早到晚,奮戰在我市各個建設工地上。7月22日下午,淮河早報、淮南網記者冒著攝氏35度的高溫,深入道路施工現場,記錄下一群建設者不畏酷暑,揮汗筑通衢的勞動場景。
舜耕山西支一路工地建設者身影:
酷暑下,開山架橋戰高溫
當天上午10時20分,淮河早報、淮南網記者走進正在施工的舜耕西支一路建設工地。在該項目北段的建設工地上,幾臺大型的挖掘機、推土機正在作業。機械開鑿山石所發出的超高噪音震耳欲聾,加上滾滾而來的熱浪,很是叫人望而卻步。就是在這樣艱苦的環境下,幾位機械操作手坐在狹小的駕駛室內,每天要在狹小的駕駛室內工作10多個小時,十分的辛苦。
該工地中段,有一片山林茂密地帶。淮河早報、淮南網記者一走進施工現場,頓感熱浪襲人。一群頭戴安全帽、身著長褂長褲的建設者正在修建立交橋橋墩。建設者們不時地登高走低,個個汗流浹背。在這火熱的工地上,淮河早報、淮南網記者采訪了兩位正在用電焊焊接立交橋橋墩鋼架的勞動者。這兩位50歲左右的電焊工,雖說頭戴安全帽,但他們的臉頰還是被烈日烤曬得有些泛紅,黑紅的臉頰上掛滿了汗珠,身上厚厚的工作服早已被汗水浸透。兩位不愿意透露自己姓名的建設者告訴淮河早報、淮南網記者,為了確保工程按期完成,他們每天都要頭頂烈日戰高溫趕工期。
現場施工負責人告訴淮河早報、淮南網記者,該項目南起高新區境內的沿山路,北至田家庵區境內的金家嶺路,道路全長約1500米,道路紅線寬16米,并建有一座下穿橋,設計時速為40公里/小時。該條道路貫通山南山北,建成通車后將有效緩解主城區道路的交通壓力,改善市民出行環境,它既是一項重要的城市基礎設施,也是一項重大的民生工程。自今年2月20日開工以來,該工程進展順利,整個工程將于今年9月竣工。
劉家山路改造工地建設者心聲:
辛苦掙錢,開心快樂
當天上午11時許,淮河早報、淮南網記者來到劉家山路改造工地,看到幾位工人正在一個深約2米的坑道內修建下水道窨井,于是,與他們攀談了起來。
當淮河早報、淮南網記者向蹲在坑道底層的瓦工詢問高溫下工作感受時,這位自稱姓尹的師傅說,坑道內有些悶熱,但他能受得住,因為坑道內有水,有水就能散發出涼氣。話雖這么說,他在坑道內還是不停地用濕漉漉的衣袖擦拭著臉上的汗珠。
在路面負責攪拌混泥土的王師傅向淮河早報、淮南網記者介紹說,他們幾位都是農民工,這段時間農活不太忙,就來到城里務工。該路段改造工程自7月初開工以來,他就在工地上干起瓦工。這幾天由于太熱,為了按期完成他們所負責的修建窨井工程,他們每天早上6時許就進入工地,中午休息一個多小時后再開工,直到晚上6時才收工。雖說辛苦,但施工單位給的工資讓他們很滿意。再說,能為城市建設出一份力,自己也感到很開心。
洞山中路破損人行道修復工地勞動者的誓言:
最大的愿望,是保質保量按時完成工期
當天下午2時30分,淮河早報、淮南網記者來到洞山中路,走訪了正在該路段進行破損人行道修復工程的建設者。只見5位施工人員正在忙碌著:他們有的手握電鉆,有的在搬運,有的在揮鍬填土,有的蹲在人行道上鋪設地板磚。由于該路段車流量比較大,過往車輛排出的尾氣熱浪與高達攝氏35度的高溫相互交融,讓人感到熱浪逼人,酷暑難耐。就是這樣,這群勞動者依舊認真精心地勞作著。
當淮河早報、淮南網記者走近他們時,才發現他們早已汗流浹背,每個人的肩膀上都搭著一條擦汗巾。一名施工人員說,只要一分鐘不用毛巾擦,汗水就會遮擋住視線。這群建設者說,他們自今年7月初進入該施工工地以來,目前已將該路段南邊數千米受損人行道修繕完畢。盡管這幾天天氣炎熱,但他們還是不敢有絲毫的懈怠,每天都是按時開工,因為他們最大的心愿是將全部維修工程保質保量的按期完成。
圖一、在舜耕山西支一路工地上,建設者頂著烈日,正在修建立交橋橋墩。
圖二、幾名工人在坑道內作業。
圖三、在洞山中路破損人行道修復工地上,建設者們在揮汗勞作。(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