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論貫徹落實全市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大會精神
12月21日,市委、市政府召開全市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大會,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民營企業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部署我市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的措施,推動民營經濟做大做強。這次大會,發出了促進我市民營經濟發展“動員令”,吹響了促進全市民營經濟發展嘹亮號角。
推動經濟轉型提速高質量發展,必須發展壯大民營經濟。民營經濟與市場經濟有著天然的適應性。改革開放以來,民營經濟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完善而迅速發展壯大,已經成為我國經濟結構中最活躍、最富有創造力、最具競爭力的經濟成分。去年,全市民營企業實現增加值495.4億元,對全市經濟貢獻率為36.7%;今年1-10月份,全市民營企業納稅占全市稅收53.1%,民間投資占整個投資的61.5%,民營經濟已經成為推動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當前,我市經濟增長的穩定性還不夠強、持續發展能力還比較弱,重要因素之一就是民營經濟發展還不夠優。因此,推動我市轉型提速高質量發展,必須下大力氣發展和壯大民營企業。
確保人民群眾穩定就業,必須發展壯大民營經濟。就業乃民生之本。做好“六穩”工作,首要的就是穩就業。截至今年10月底,全市新增市場主體2.9萬多戶,其中新增私營企業7738戶,新增個體工商戶2.06萬戶,這些企業貢獻了80%以上的就業崗位,在解決重點群體就業、增加群眾收入方面,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發展民營經濟的過程,就是解決就業、藏富于民、改善民生的過程。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先富起來的一部分人,大多是在民營經濟起步早、發展快的浙江、江蘇、廣東、福建等地區。實踐證明,那些地區的民營經濟發展了,老百姓收入就會明顯提高,群眾生活就會富裕。
著力推動創新發展,必須發展壯大民營經濟。經濟要轉型,關鍵在創新。唯有創新,一個經濟體才有活力,才能抵御風險和抓住機遇。民營經濟作為最具活力的經濟成分,有著強大的制度創新和技術創新能力。有關數據表明,目前我國65%左右的發明專利、70%左右的技術創新和80%以上的新產品都是由民營經濟創造的。淮南要真正實現轉型提速高質量發展,改變“一煤獨大”單一產業格局,推動老工業基地優化升級,根本上還是要依靠實體經濟、民營經濟,要依靠創新創業發展。
將改革開放進行到底,必須發展壯大民營經濟。民營經濟是改革開放的弄潮兒、推動力。今年1-10月份,全市進出口總額3.9億美元,增長72.3%,增幅居全省第1位,其中民營企業進出口總額2.9億美元,增長56.3%,占全市進出口總額的73.8%;12月2日至4日,首屆淮南市“一帶一路”境外商品展亮相阿曼,這是我市首次在境外自辦展會,我市也成為全省第一個在境外自辦展會的省轄市,參展的41家企業中,37家是民營企業,占總數的90.2%。民營企業積極“走出去”,成為拉動我市外貿向好的一大亮點。
打贏脫貧攻堅戰,必須發展壯大民營經濟。隨著民營經濟的不斷發展壯大,許多民營企業家致富思源、富而思進,積極從事社會公益慈善事業和扶貧事業。截至今年10月底,全市參與“百企幫百村”的民營企業194家,精準幫扶203個村和1.2萬余名建檔立卡貧困戶,累積產業投入2215.7萬元、公益投入142.7萬元,開辦一批扶貧就業驛站、扶貧車間、扶貧工廠,解決了一大批貧困群眾家門口就業的問題,造福桑梓鄉里。這些事實和行動,展現了新時代民營企業的新責任、新擔當。
歷史和現實以無可辯駁的事實證明,民營經濟強則全市經濟強。我們要乘促進民營經濟發展之勢,抓促進民營經濟發展之機,全力推動我市民營經濟發展站上更高點、邁向更加廣闊舞臺。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