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向往的美好生活,不僅是人人“倉廩實衣食足”的物質生活,還有“知禮節知榮辱”的社會風氣。在推進全國文明城市創建中,潘集區始終把公民道德建設擺在經濟社會發展的突出位置,樹立“時代榜樣”,通過典型示范、立體式宣傳,讓核心價值觀處處可見、人人知曉。
圍繞“中國夢”主題,潘集區在全社會廣泛開展選樹道德模范、學習宣傳爭做道德模范,“我推薦、我評議身邊好人”和學雷鋒志愿服務等活動,“文明”逐漸內化為城市發展的基因,外化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實際行動。
潘集區制定出臺公益廣告宣傳方案,組織新聞媒體和社會媒介全方位刊播公益廣告,促使中國夢、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上樓、上墻、上車、上屏、上欄、上街,抬眼可見、駐足即觀、落地生根。
“富強、民主、文明、和諧……”24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車城隨處可見,市民耳熟能詳;公交車行至斑馬線前停下來,機動車禮讓行人成為常態;公務員、教師、醫生等一大批市民主動加入到文明志愿者活動中,用一言一行傳播文明之花……
平民英雄,引領道德風尚;凡人善舉,凝聚潘集力量!
潘集區持續推進“踐行核心價值、打造好人潘集”主題實踐活動,引導人們以更高的道德標準對待社會、對待他人、對待工作、對待家庭、對待自己。強化榜樣學習宣傳,組織道德模范與身邊好人現場交流、道德模范先進事跡巡講巡展,推進“好人成名人、名人當好人”活動。
一個典型就是一面旗,一個榜樣就是一盞燈。潘集區在全區范圍內開展評選表彰活動,實施道德信貸工程,落實各項幫扶禮遇措施,推動道德模范關愛幫扶常態化經常化,用先進典型引導和激勵廣大市民崇德向善。
22年如一日,矢志不渝堅持奉獻愛心、捐資助學的潘集“好人”陶傳輝,身患肝癌卻堅守崗位、一心為民無怨無悔的“鐵人村長”許克素,照顧癱瘓母親十五年、讓百歲老人安享晚年的床前孝子許令起……一個個響亮的名字、一件件感人的事跡,譜寫了崇德向善潘集的生動篇章。
讓城市更文明,讓生活更美好,是每個潘集人的共同心愿!
在文明城市創建工作中,潘集區因地制宜實施重點項目建設,擴展綠化面積,建設文化廣場,打造主題公園,修建文體活動中心,擴建升級圖書館、文化館、博物館、體育館,成為廣大市民讀書學習、健身娛樂、豐富精神文化生活的好去處,群眾的滿意度和生活幸福指數不斷提高。
與此同時,潘集區持續開展“踐行價值觀、文明我先行”主題實踐活動,開展文明服務、文明執法、文明經營、文明交通、文明旅游、文明餐桌行動,讓“做文明人、辦文明事”蔚然成風。深化文明家庭創建,發揮榜樣的引領作用,開展“傳家訓、立家規、揚家風”,弘揚家庭文明新風尚。
文明不僅是一個城市的外在體現,更是個體行為的表現!
潘集區將文明內化為城市發展的基因,具化為每個市民的行動。共建共享文明成果,文明社區、文明小區、文明樓棟等一系列文明創建以及鄰里守望、鄰里互助、文體聯誼等形式多樣的活動扎實開展,廣大市民參與文明城市創建的熱情和城市主人翁意識進一步增強,共建文明城市、共享美好生活成為全體市民的行為共識。
在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系列活動中,潘集區道德講堂如期而至,“傳習移風易俗 弘揚文明新風暨道德講堂進社區”成為此次活動主題,通過群眾喜聞樂見、豐富多彩的文藝節目,讓市民受到一次道德的教育和精神的洗禮,引導市民弘揚勤勞節儉的傳統美德,破除陳規陋習,傳樹文明新風,在全社會形成知榮辱,講道德,促和諧的社會風尚。
新時代呼喚新氣象,新時代昭示新風尚。潘集區廣大黨員干部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時時處處講文明,持之以恒除陋習、齊心協力樹新風,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加快建設更美麗更富裕更文明的現代化新潘集。(記者 柏松 編輯 湯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