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人占空地設停車場,環境臟亂差;路邊攤點搭簡易屋棚衛生難保礙市容……
作為重要的出行樞紐,高鐵站是一座城市的臉面,它往往會給外來游客留下對這座城市的第一印象。自我市開展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活動以來,全市上下不懈努力,城市環境和市民文明素質不斷提升。可作為我市“東大門”的淮南東站卻被不少市民吐槽,稱其周邊環境很是“糟糕”。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12月5日,淮河早報、淮南網記者來到了淮南東站,對其周邊進行了實地走訪。
槽點一:私人占空地設停車場,環境臟亂差
上午9時許,淮河早報、淮南網記者驅車來到了淮南東站。雖然此時站前廣場上來往的旅客不多,可東站對面馬路旁的人行道及附近空地都停滿了車輛。淮河早報、淮南網記者在西北側人行道上看到,緊挨著路旁的一片空地被分割成了三塊,分別圈了起來,各自掛著“院內停車"的牌子。據路旁前來接人的市民稱,這些被圈占的地方都是私人開設的停車場,停一次要5元,過夜則收10元,而且不給任何票據。
在走訪中,淮河早報、淮南網記者發現,這三處私設的停車場十分簡陋,地面基本都沒有做過硬化,有的簡單地墊上了碎石子,有的就是用破碎的廢舊油毛氈斷斷續續鋪了一層,雖然能避免雨天地面泥濘,可沒有規整的地面仍是坑洼不平,黃土外露,顯得整個院子又臟又亂。此外,停車場內停放的車輛很是無序,車頭朝向橫七豎八,怎么方便,怎么停,讓本就臟亂的院子更顯零亂。
在西南側路旁,淮河早報、淮南網記者也看到了兩處私設的停車場,其中一處剛剛圈占沒多久,地面只簡單地平整了一下,沒有鋪墊任何東西,所以院內泥濘不堪,每輛停在里面的車,車輪上都覆著厚厚的泥巴。而這些車一旦上路,淮南東站附近的道路絕對“遭殃”。
槽點二:路邊攤點群,搭設簡易屋棚很刺目
除了私人圈設停車場影響東站周邊環境,搭設在東站西北側人行道旁,由一排簡易彩鋼瓦房形成的攤點群也很刺目,不僅與古樸大方的東站建筑格格不入,也影響了東站整體環境的整潔,讓市民很是反感。
在現場,淮河早報、淮南網記者看到,這些攤點群一共搭設了10間簡易彩鋼瓦房,每個房前又外搭了一部分彩鋼瓦棚當做經營場地,爐子、桌椅等物品就擺放在棚子下,看著既不衛生,也顯得有些臟亂。“雖說我經常來東站,可我從來不敢吃這里的小吃,看著就很糟心。而且這些破舊的簡易屋棚真是太影響淮南的文明形象了,沒有一點高鐵站的‘高大上’氣質!”在采訪中,有市民吐槽道。
東站綜管辦:地下停車場遲遲未啟用,停車需求無法滿足
隨后,淮河早報、淮南網記者就淮南東站周邊存在的問題,采訪了高鐵淮南東站區域綜合管理辦公室相關負責人。據其介紹,淮南東站是2012年10月正式建成通車的,可至今地下停車場也未能啟用,導致來此坐車的市民無法停車。“雖然我們也多次催促,并希望地下停車場能盡快啟用,可據聽講現在還不具備條件。而且就算地下停車場啟用,其也無法滿足眾多市民的停車需求。”該負責人稱,現在淮南東站每天發送的旅客量在七八千人次,節假日更是高達萬余人次。而正在修建的地下停車場包括出租車在內只有100多個車位,根本無法滿足這么多出行市民的停車需求。
“而攤點群所使用的簡易房是原先高鐵站建設項目部用房,后來城管部門為了規范周邊亂擺攤點問題,就將攤點全部遷到了這里。”該負責人稱,因為綜管辦是新成立的部門,管轄范圍有限,而這些問題又是之前遺留下來的。他們目前采取的措施就是“管理+默許”,在東站及其周邊配套設施完善前,盡量滿足市民出行需求。
市民:停車場、小吃攤必不可少,望統一規劃、規范經營
“因為工作的原因,我需要經常往返于合肥與淮南,而高鐵必定是我出門的首選。可由于淮南東站離市區較遠,不管是乘公交還是打的都不如開車方便,所以我一般都是開車過去,而停車問題確實是讓我很頭疼。”在采訪中,市民薛先生告訴淮河早報、淮南網記者,因為東站的地下車庫至今還未啟用,而其周邊又沒有正規的停車場,導致他只能將車停放在私人停車場內。“這些私人停車場雖說環境差,沒有收費依據,讓我們感覺很沒保障;可停在路邊,又會被貼罰單,逼得我們只能退而求其次,選擇停在私人停車場內了!”
采訪中,和薛先生有一樣困擾的市民有很多。他們一方面希望淮南東站能早日啟用地下停車庫,以滿足乘坐高鐵出行的市民停車需求;另一方面希望能在東站周邊修建正規的停車場,規范經營,以盡快取締這些影響市容市貌、不合規的的私人停車場。
而對于攤點群,市民們也給出了一些建議:能否統一規劃、規范管理,拆除這些難看簡易房,建一些徽派建筑的房子,用于經營一些淮南特色小吃名點,在滿足市民餐飲需求的同時,將其打造成東站的一道風景。
圖一:淮南東站附近被私人圈設的停車場。
圖二:簡易屋棚搭建的攤點群,影響了東站環境的美觀。(記者 柏雪 王偉 編輯 湯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