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通區聚焦基層文明創建,探索建立村(社區)網格化管理機制,結合人口狀況、區域布局、便于管理等因素,將全區61個村(社區)劃分為310個創建網格責任區,每名村(社區)“兩委”成員及工作人員至少擔任一處網格的網格長,推動創建任務落細落實。
記者近日深入大通街道居南社區采訪時發現,在社區網格顯著位置都公示了網格長姓名、照片、職務、聯系方式、工作職責等信息。居南社區負責人告訴記者,“網格長”是網格文明創建的責任人,負責巡查網格的環境衛生、公共秩序、基礎設施、公益宣傳等內容,定期填寫巡查臺賬,及時報各村(社區)。
為確保文明創建網格化管理見成效,該區注重發揮“網格長”作用,建立了“巡查排查、上報問題、勸導勸阻、切實整改、成效反饋”的工作程序,加大環境衛生、公共秩序、基礎設施、公益宣傳等方面的工作力度,切實做到問題發現無遺漏,治理無盲區、監管全領域、時間全覆蓋,實現了“問題在網格及時發現、職能向網格精準推送、資源向網格快速調配、事件在網格快速解決”的良性循環。大通區創城辦負責人告訴記者,下一步,將進一步加強網格化管理力度,根據市第三方測評問題清單和區創城辦督查問題,將責任直接落實到網格長,由網格長督促整改落實,及時復查,徹底解決難題。(記者 朱慶磊 編輯 湯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