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通區堅持全面發動、全民參與,奏響文明城市創建大合唱——全民行動,撐起文明大通新高度
每天早晚上下班高峰期,在大通城區主要路口都能見到頭戴小紅帽、身穿紅馬甲的志愿者正指揮市民有序地過馬路,化作文明交通的美麗注腳。按照全市統一部署,大通區從10月25日啟動了文明交通勸導志愿服務活動,共組織近50家黨政機關及各級文明單位志愿者走上城區8個主要路口開展文明交通勸導志愿服務,引導市民爭做文明交通的宣傳員、參與者。
文明勸導服務,引領文明出行,詮釋城市和諧之美。最近,上海的趙先生來大通探親,在居仁村小區附近過了個馬路就對大通文明交通留下美好印象。走到斑馬線旁,他正猶豫著要不要過馬路時,車流像約好了似的,陸續停在了斑馬線前。他愣住了,一名司機從車窗探出身,微笑著揮手讓他先過。
一條斑馬線,折射出一座城市的溫暖和文明。“創建全國文明城市,人民群眾是主體。”大通區委宣傳部負責同志告訴記者,該區堅持全面發動,提高市民對“創城”的知曉率、支持率和參與率,奏響了文明城市創建大合唱。
城市之美,最直觀的體現是城市環境。最近,大通區堅持區鄉(鎮、街道)聯動開展了一次環境整治集中行動,各鄉鎮、街道均組織城管隊員、文明勸導員對轄區主次道路兩側、小區周邊的出店經營行為、亂堆亂放雜物再次進行集中清理,贏得了市民的積極響應。“違法建設拆除了,雖然自己會有一些損失,但周邊環境變好了,我們的生意才會更好!”瀚城小區沿街一家超市負責人告訴記者。文明創建行動,帶來的是“要我參加”到“我要參加”的轉變,經營戶主動把馬路讓出來,把垃圾裝起來,把門前包起來,創建展現新氣象。
一個城市的魅力,不僅在于外表,更在于精神。志愿服務,點亮道德燈塔。今年以來,該區共組織開展“學雷鋒志愿服務”“志愿者服務一條街”“保護生態環境、創造綠色文明”等服務活動50多場次。目前,全區有志愿者隊伍43支,人員19000多人。道德模范是一個城市的精神財富。區文明委組織開展了“大通好人”評選活動,8位居民榮獲“大通好人”榮譽稱號。為放大好人效應,該區在黨政機關、事業單位、廠礦企業、學校、社區設立道德講堂,舉辦道德講堂26場次,受教育人數達5萬人次,掀起了學習好人、禮敬好人、爭當好人的濃厚氛圍。
“有序排隊不插隊,上下電梯不爭搶,公共場所不大聲喧嘩……”從今年8月開始,大通居民會收到“踐行淮南文明18條”的公益短信,引導市民做文明人、行文明事。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家住居仁村小區的劉女士時常教育女兒,“光盤”是一種光榮,浪費才是最大的可恥。大通區廣泛開展“光盤行動”和文明餐桌活動,為食品餐飲企業制作文明就餐提示牌,在餐飲服務單位醒目位置張貼文明就餐宣傳畫,讓“光盤”成為市民自覺行動。
在美麗鄉村,各鄉鎮精選以反映農村索要高價彩禮、鋪張浪費為題材的戲曲節目,在全區巡回演出48場,以戲說事、用戲明理,培育時代文明新風。建立并嚴格執行黨員干部婚喪嫁娶事宜報告制度,全區546名干部以個人身份簽署了“移風易俗”承諾書。指導全區46個村制定村規民約,明確農村紅白事參照標準,推薦鄉賢、老干部加入紅白理事會,倡導“喜事新辦、喪事簡辦、祭祀雅辦、小事不辦”。開展“好媳婦、好婆婆”“文明家庭”評選,表彰先進模范、各級好人、標兵等260余名,倡樹文明新風尚。
人人參與,人人奉獻,人人共享。如今,文明城市創建已化作大通干群的自覺行動,塑造的是一城文明風、滿目幸福景,涵養的是甘于奉獻、爭光添彩的“精氣神”。在全市每月第三方測評中穩居前三,6月至9月連續4個月排名全市第一,綜合成績名列全市第一。(記者 朱慶磊 編輯 湯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