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殘疾人創業二三事
或許你天生殘疾,或許你遭受過命運的不公,失去了雙腿……這些失去的可能不會再回來,但是創業卻能給你帶來新的未來和希望。
近日,記者來到田家庵區殘聯,采訪了3位個殘疾人的創業故事。看看他們不向命運低頭的勵志故事吧,或許對你有所啟發。
徐藝:堅守農村醫者仁心
在田家庵區安成鎮王巷村,有一位村民都信任的“徐醫生”,他為無數的患者解除病痛,為無數的家庭帶來生活的希望和信心。他叫徐藝,由于自己是小兒麻痹癥患者,從小他就立志要成為一名醫生。從淮南衛校畢業后,通過自學考試,徐藝最終取得了安徽醫科大學臨床醫學專業的本科學歷。
“城里的醫療資源比較充足,農村就相對落后一些,作為一名醫生,我應該用自己所學到的知識去幫助那些最需要的人。”徐藝從決定扎根農村為家鄉服務那一天起,一干就是18年。現在的王巷村,村民們基本實現了“小病不出村”,徐藝還走村串戶為大家提供免費的健康情況調查,并進行健康知識的宣傳,引導村民保持健康的飲食起居,提高全村的健康生活水平。
“我取得的小小成績離不開殘聯還有社區對我的幫助,在市殘聯發放的‘千元就業’扶持資金的幫助下,我的診所不斷擴大規模,可以更好地為村民們服務。”在自己的本職工作之余,徐藝還積極參加公益事業,2013年4月20日四川雅安地震、8月云南香格里拉地震……都能看見他不顧身體,東奔西走的身影。
2013年,徐藝獲得了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公益主題活動評選的“中國好村醫”稱號。2017年,淮南市工會授予他淮南市勞動模范光榮稱號。“有了這些榮譽,我更應該回饋社會,認真履行一個好醫生的職責,用我的愛心去呼喚更多的人來關注殘疾人和公益事業!”
孫梅:在創業中化繭成蝶
孫梅是一位美麗的女性,也從事著和美有關系的行業——美容業,她創辦的養生抗皺健康中心到今年已經20個年頭了。她也從最初四處碰壁、艱難創業的小姑娘,蛻變成了獨當一面的公司負責人。
“殘疾人創業不容易,要付出比正常人更多的汗水和淚水。”正是有了這樣的體會,孫梅更想用自己的方式來幫助殘疾人。2018年,她和幾個志同道合的殘疾人朋友共同開辦了自強創業服務有限公司,在沿海地區創建了“薯你強”農產品基地,和當地的農戶合作開發烤蜜薯,當年就簽訂了50萬的合同。目前在淮南開設了20多家“薯你強”烤蜜薯專營店,還在向合肥、蚌埠等地推廣。
“我們公司就是想帶領想干事的殘疾人一起創業奔小康。現在已經有10多位殘疾人加盟,我們免去了加盟費用,還免費幫他們提供培訓指導,現在經營好的加盟店一個月的收入可以達到1萬元。”
致富需要領頭人,相信在孫梅的帶領下,越來越多不怕辛苦,想干事創業的殘疾人不等不靠,用雙手去開創美好的未來。
李傳琴:坐在輪椅上實現夢想
李傳琴1971年出生在一個普通的工人家庭,1歲多的時候不幸患上小兒麻痹癥,導致雙腿癱瘓,至今都要依靠輪椅行走。“雖然自己的身體有殘疾,但我從小就有當老師的夢想。”
有夢想就要有行動,通過高教自學考試,李傳琴終于拿到了漢語言文學專業大專文憑。2000年,為了圓自己的教師夢,李傳琴創辦一家小學生輔導班。2006年,市殘聯向她發放了1000元的創業資金,讓她成為“千元就業”助殘項目的受益者,也增強了她辦好輔導班的決心和信心。
如今,李傳琴從事輔導班工作已經整整18年了,教學成果也得到了學生和家長們的認可。
李同學是蚌埠醫學院大二的學生,小學四年級去李傳琴的輔導班聽過一堂課,卻因為來自殘疾人家庭,生活比較困難,出不起輔導費,就沒能繼續補習。李傳琴得知情況后,主動免了他的輔導費。
多年來,李傳琴一直關心著李同學的成長,就連高考志愿也是李傳琴幫著參謀的。“我一直鼓勵他,只有通過努力學習才能改變自己和家庭的命運。現在他考上了大學,作為老師,沒有比這更值得驕傲的事情了。”
回想自己的創業經歷,李傳琴更希望孩子們都能夠接受良好的教育,實現自己人生價值,做對社會有用的人。
記者手記 不難想象,殘疾人在創業的路上,歷經幾多磨難,經受何種苦難;不難設想,殘疾人在打拼的過程中,付出多少艱辛,流過多少血淚。當不畏艱難、自強不息的殘疾人走出更多人生精彩、創造更大價值時,作為擁有健全人生的我們,更應該激起高昂的斗志,為夢想而拼搏,讓人生航行更加強勁有力。(記者 周瑩瑩 編輯 湯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