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大力實施社保兜底扶貧工程,充分發揮“保障線”“安全網”的作用——脫貧路上,不讓一個貧困戶掉隊
“低保金每年都在增加,心里很溫暖,更加堅定了我們全家生活的信心、脫貧的決心!弊罱思瘏^古溝回族鄉農村低保對象顧娟和家人的心里格外亮堂。自今年7月起,我市再次提高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市轄區及鳳臺縣實行城鄉最低生活保障標準城鄉統籌,統一提高到每人每月570元,實現了低保標準的城鄉一體化。
德惟善政,政在養民。建檔立卡貧困戶中無法依靠產業扶持和就業幫助脫貧,且無其他經濟來源的家庭,屬于貧中之貧、困中之困。今年以來,我市民政系統按照“兜底線、織密網、建機制”的要求,以實施社保兜底扶貧工程為抓手,對貧困家庭實施政策性保障兜底,確保應保盡保,脫貧路上不讓一個貧困戶掉隊。
堅持精準對接,實現低保和貧困戶雙向銜接
按照市政府《關于進一步加強農村低保制度與扶貧開發政策有效銜接的通知》要求,各縣區與扶貧部門密切配合,依照農村低保和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各自識別認定的標準、程序,分別把符合條件的對象納入救助或幫扶范圍,實現低保和貧困戶的雙向銜接;同時,在農村低保動態調整時,及時將因病、因殘及其他因臨時困難返貧的建檔立卡貧困家庭作為重點納入低保保障范圍。截至今年7月底,全市保障農村低保對象7.73萬人,累計發放保障金1.61億元,覆蓋面3.2%,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2.6萬人,占低保對象的35%。此外,不斷完善城鄉低保標準動態調整機制,從2018年7月1日起,市轄區及鳳臺縣率先實行城鄉低保統籌管理,城鄉低保保障標準統一提高到每人每月570元,遠超省貧困線標準;特困供養分散供養人員財政補助標準由每人每年4200元提高到5622元,增長率為34%。
完善醫療救助,補齊社保兜底扶貧短板
因病致貧、返貧的貧困戶,是脫貧攻堅難啃的“硬骨頭”。
我市結合實際制定了《因病支出型貧困居民納入最低生活保障實施辦法》,將因病支出型貧困的建檔立卡貧困戶作為重點,優先納入低保范圍。自政策執行以來,我市因病支出型貧困農村低保對象增加3866人,切實保障了困難群眾基本生活。同時,積極主動配合衛計、扶貧等部門做好“351”健康兜底保障工作,出臺了《淮南市健康脫貧兜底“351”工程實施辦法》,規定全市貧困人口參加基本醫保個人繳費部分通過醫療救助基金全額代繳,全面提高貧困人口門診和住院補償比例,貧困人口醫療救助水平按年度住院合規醫療總費用的10%給予補助。截至今年7月底,全市共通過醫療救助直接救助困難群眾7.5萬人次,支出4952.4萬元,全市20087人次貧困人口獲得“351”工程醫療救助,支出資金1184.9萬元。
激活社會力量,形成社保兜底扶貧新格局
實施社保兜底扶貧工程,重在統籌資源,形成脫貧合力。
我市積極引導社會組織參與脫貧攻堅,重點在消費脫貧、技術脫貧、產業脫貧、就業脫貧、金融脫貧上發力。在技術扶貧方面,淮南市國立掌部醫學研究所免費開展掌部醫學技術培訓,并扶持學員自主創業。在產業扶貧方面,市社會組織聯合會、市電子商務協會、千百卉園藝和大莊村合作,打造大莊村花卉產業扶貧項目;市電子商務協會搭建農產品銷售服務平臺,發展訂單式農業。市婦聯與市電子商務協會在祁集鎮開展吊蘭種植實用技術培訓班,市電子商務協會負責人以實物對比的方式,向群眾傳授吊蘭養殖土壤肥料要求、澆水養護、培育小苗注意事項等方面知識,現場建立技術指導微信群,確保技術及時指導到位。市婦聯負責提供吊蘭母苗,市電子商務協會發揮自身優勢,為貧困戶訂單式銷售種植好的吊蘭,增加貧困戶收入。
開展專項治理,提升社保兜底扶貧精準度
聚焦提升社保兜底扶貧精準度,我市制定了《關于開展農村低保專項治理實施方案》,在全市范圍內集中開展了為期3個月的農村低保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專項治理活動,截至目前,共排查農村低保對象23259人。同時,針對個別縣區存在辦理流程過于繁瑣、公示內容不規范現象,印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強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的通知》,明確對重病重殘等重點救助家庭在新申請低保待遇時,可以簡化程序,開辟綠色辦理通道;增強公示實效性,信息的完整性,涉及特殊群體隱私的可簡化公示內容,促進農村低保政策落到實處,讓社保兜底扶貧兜得更加牢靠。(記者 朱慶磊 編輯 湯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