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淮南市委、市政府下大力氣取締了正三輪機動車非法營運,城市的路面交通變得井然有序,交通隱患也頓減不少。可是近年來,正三輪車載客死灰復燃,在一些地區還有正三輪排隊候客現象上演,并且一款外形上與正三輪非常相似的四輪電動車也加入到載客營運的隊伍中來。
現狀:正三輪小區門前排隊候客
9月6日下午,在潘集區金格商廈附近的一個小區旁,一輛正三輪停在此處,淮河早報、淮南網記者借坐車的名義和車主聊了幾句。車主稱,以前他就是開正三輪的,被取締后有一段時間街頭看不到這樣的車了。從前年開始,路面上出現了四個輪子帶方向盤的電動車,車價三萬多元,每天充電一次,大約能跑130公里左右。用這種車子上路拉客,一趟幾塊錢,見到有人上路營運,他也就重新開始載客了。“不需要駕駛證,也不用上牌照,沒有牌照什么違章也不怕,更不需要買什么保險,起價5元,范圍三公里以內,遠點的再談價格,好的時候一天能掙100多元,最差也能掙七八十元……”車主侃侃而談。
9月7日上午,淮河早報、淮南網記者驅車來到九龍崗,在東方腫瘤醫院附近看到,有幾輛正三輪或在路面上跑,或停在路邊。停在路邊的車主看到有人向他走來,熱情地招呼起來。淮河早報、淮南網記者借口等人和車主攀談起來。車主稱,他以前在外打工,回淮南沒兩年,看到路面上有人開這種三輪車載客,覺得在家閑著也是閑著,不如找點事干,于是也買了一輛。“平時就停在東方腫瘤醫院附近,遠的不跑。我都快60歲的人了,在外打工太累了,回來又閑不住,開個小三輪帶帶人,時間自由又能拉拉呱,不圖賺錢,就是找個樂而已……”車主說。
這時,一位40多歲的女士攙扶著一位滿頭白發的老人詢問去農民新村多少錢?車主說5元。女子扶老人上車前,淮河早報、淮南網記者趁機問了一句:“這車沒有車牌又沒保險,不覺得危險嗎?”該女士不以為然地說:“去的地方不遠,路又好走,能有多危險?而且比打出租車便宜。”
9月7日下午,在電廠路上的電廠家屬區門口,三輛正三輪正在路邊排隊等候。淮河早報、淮南網記者上前詢問:去淮河渡口多少錢?其中一名車主稱:5元送到渡口跟前。當淮河早報、淮南網記者表現出猶豫不決的神情時,該車主開始游說起來:“你可以問問哪輛車到渡口都這個價,我都50多歲了,干幾年了,不會為這點錢騙你的。”當淮河早報、淮南網記者質疑車的安全性時,該車主拍著車身,斬釘截鐵地說:“保證安全,你看看這車質量,怎么會有事,你放心吧。”
車主:家門口賺點小錢圖個自由
淮河早報、淮南網記者通過幾天下來走訪正三輪車主,對于為何要開正三輪上路營運,他們的回答也很簡單:年齡大了,不能出外打工,又想賺點錢,加上在家也沒什么事,家門口賺點小錢,比較自由。對于政府曾經取締過正三輪,有的車主還是知道的,而且也曾是其中一員,但現在發現有人在跑正三輪,于是抱著僥幸心理加入此行列。而有的車主則鉆漏洞,一再表示自己駕駛的不是正三輪,而是電動車,不屬于被取締的那種。當淮河早報、淮南網記者告知,既然是電動車,沒有牌照,也沒有運營證,肯定不能載客。這些車主聽后要么選擇不說話,要么稱就在家門口順路帶個人,又賺不了什么錢。總之,他們對于自己用正三輪載客的行為都沒有意識到有何不妥。
市民:方便又便宜,也擔心危險
走訪中,淮河早報、淮南網記者也問到幾位乘坐正三輪的市民,對于為何要選擇坐正三輪,大多數表示為了方便。“坐這個車幾分鐘就到家了,還能談談價格,幾塊錢的事。”家住九龍崗的一位市民說,這段時間家人在醫院住院,她每天中午要送飯,然后再趕回家照顧孩子,時間很緊張,而恰好醫院門口有正三輪,問個價格上車就能走,既便宜又方便。對于為何不選擇乘坐出租車?該市民稱,出租車起步價高還不能談價,而且為了節約時間,她回家選擇走小道,出租車不能走,正三輪則可以過去。
對于坐正三輪不擔心安全嗎?有的市民表示,上車前也考慮過這個問題,但想想自己去的地方也不遠,應該不會有什么問題。而且一回生二回熟,多坐幾次后,也沒什么太擔心了。“現在馬路上這樣的車少嗎?人家一家子不也敢坐嗎?只要開慢點,沒事。”在潘集某小區門口,一位50多歲的男士說話間熟門熟路地坐上了一輛正三輪。
質疑:為何十年后正三輪卷土重來
淮河早報、淮南網記者了解到,我市于2008年11月發布了《淮南市人民政府關于依法取締正三輪機動車非法客運的通告》,同時依法對正三輪機動車進行了取締。十年之后,有些地方的正三輪再次跟風營運。
淮河早報、淮南網記者在調查中發現,這些上路行駛的正三輪都沒有牌照,且駕駛員也沒有經過正規培訓,沒有駕駛執照。由于無牌,保險公司均不會給這些正三輪辦理保險業務。而此類車安全系數極低,容易出事故,一旦有乘客因為乘坐了該車發生交通事故,賠償一項就很難獲得支持。
記者手記:
就像采訪中一位市民所說,生命不是幾塊錢,也不是幾分鐘,生命是自己牢記什么是安全,孰輕孰重,一定要掂量清楚。所以,不僅僅是相關部門要嚴查正三輪的卷土重來,市民更應該把生命放在第一位,而不是為了幾塊錢或者是為了圖方便把自己置于危險之中。(淮河早報、淮南網創城報道組 馬南南 王玲 編輯 湯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