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供銷社系統持續深化綜合改革再創發展新優勢
曹庵利農優質水稻專業合作社榮獲國家9部委聯合授予的“國家農民合作社示范社”稱號;
金谷園特種養殖專業合作社生產銷售的“曹集”牌大雁、板鴨、紅心雞蛋被評為中國食品市場名優品牌;
服務功能齊全的922個村級綜合服務社遍布城鄉,其中31個獲省供銷社系統“五星級綜合服務社”稱號……
近年來,市供銷社堅持為農服務宗旨,不斷深化綜合改革,在構建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打造基層綜合服務平臺、提升流通服務功能等方面取得驕人業績。2018年,淮南市供銷社榮獲“全國供銷合作社系統先進集體”稱號。
“供銷合作社根在農村。”市供銷社主要負責人表示,服務“三農”是供銷合作社的生存之基、立身之本。實踐證明,只有各項改革奔著為農服務去,切實做到為農、務農、姓農,才能得到農民信任、社會認同。
勇立潮頭,綜合改革譜新篇
“積極主動融入全面深化改革大局,超前謀劃、主動作為,是供銷合作社這個老系統煥發新的生機和活力的根本途徑。”市供銷社領導班子對穩步推進綜合改革站位高,感觸深。
改革是供銷合作事業發展的動力和源泉,是破除一切發展難題的必由之路。
市供銷社是全省首批報批深化供銷社綜合改革實施意見的八家市級供銷社之一。2016年7月6日,市政府召開全市深化供銷合作社綜合改革動員會議,正式拉開我市供銷社綜合改革的大幕。
兩年多來,市供銷社緊貼“三農”深化改革發展,創新流通方式,拓展服務領域,提升服務能力,一項項改革舉措與時俱進、革故鼎新:深入推進“新網工程”和“三社一會”建設,建立健全為農服務基層組織;開展電子商務,拓展為農服務新渠道;加快建設城鄉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網絡體系,促進循環經濟發展……
改革帶來蝶變。如今,全市供銷合作社系統已實現在農村經營服務網點全覆蓋、農業生產經營過程服務全覆蓋、農民生活服務功能全覆蓋。市供銷社已由過去的單純流通服務提供者,轉身成為服務農民生產生活的生力軍和綜合平臺。
風生水起,“新網工程”展新貌
“這里的東西可齊全了,蔬菜水果、百貨商品都買的到,還幫忙辦理代收代寄快遞業務,省事多了。”在壽縣堰口鎮綜合服務社,村民們挑選著貨架上各式各樣的商品,說不出的高興。
焦崗湖畔的市供銷社(毛集實驗區)電商金融服務中心為農村居民提供的“四代四培”服務,更是讓農民朋友贊不絕口。不僅可以網上代購、代銷、代理和代辦,還能開展實用技術培訓、創業人才培養、公益事業培育和特色產業培植,細致入微的服務真正貼合了農村居民的實際需求。
這些都是市供銷社“新網工程”與“美麗鄉村”建設融合發展帶來的惠民效應,一批管理規范、功能完善、示范性強的綜合服務中心如雨后春筍般生長,讓廣大農民足不出村辦業務。
作為發展現代流通、服務城鄉民生的“一號工程”,市供銷社全力構筑農資、日用消費品、農副產品、再生資源、煙花爆竹、農村金融服務等六大網絡體系。截至2017年底,全市供銷社系統已建配送中心13個,連鎖經營網點510個,“新網工程”覆蓋全市70%以上行政村。
放眼廣袤鄉村,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綜合服務社遍地開花,為農服務的觸角已經延伸到鄉村每一寸土地。截至2017年底,已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192個,其中,4個獲得全國總社“專業合作社示范社”稱號,13個獲得省社級“專業合作社示范社”稱號。村級綜合服務社已達922個。
步步為營,開放辦社走新路
“農家妹”電子商務平臺2015年投入運營,公司實行“平臺+服務中心”的“O2O”線上線下融合運營模式,獲得“2016-2017年度安徽省電子商務示范企業”稱號。
開放辦社,招商引資,市供銷社在促進企業轉型升級發展上勇闖新路。
念好“農”字經,“網”出新天地。市供銷社深耕電子商務結出累累碩果。安徽鄉妹子電子商務公司以農村流通現代化為目標,以電子商務建設為抓手,積極探索農業、農副產品的互聯網商業模式。公司不但在淘寶網開設店鋪,還開發自有網站,并注冊了“農家妹”商標品牌,產品涵蓋了焦崗湖特產和淮南特色農產品。
想方設法促進社有企業轉型發展。市物資回收集團公司推進公共機構廢品回收利用工作,做大做強“淮南物回”品牌,發揮市再生資源物流中心龍頭作用,抓住創建文明城市有利時機,積極構建社區回收網點、中轉集散市場、加工利用產業園區為框架的三級回收利用體系。瑞豐源工貿有限公司所屬楊公米廠,不斷擴大產能,拓展銷售市場,積極為當地農民提供就業崗位。(記者 周玲 編輯 湯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