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区在线观看_欧美日韩国产一二三_久久久国产精品一区_国产激情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
|
|
|
|
|
|
|
|
 
首頁 > 扶貧人 扶貧事 > 片片龍蝦基地 悠悠扶貧情結
q
 懷新平系列言論專欄
 營造直播帶貨良好生態
 重視城市發展新舊動能轉換
 讓“春申號”駛向更富文化認同的未
 跨越國界的“生命種子”,傳遞大愛
 協同創新發展新能源汽車產業
 織密防止添加劑濫用安全網
縣區傳真
 我市開展“質量月”專題宣傳咨詢活
 潘集區構建基本養老保險立體化宣傳
 鳳臺縣多措并舉推進“鳳糧入川”
 八公山區扎實推進城鄉居民基本養老
 毛集實驗區招商引資保持良好增長態
 田家庵區“春風行動”突出精準扶貧
 八公山區全力應對H7N9疫情防控
 謝家集區成功搗毀一處食品加工黑作
片片龍蝦基地 悠悠扶貧情結
【字體: 】 發布時間:2018/7/11 8:36:10   【打印】【關閉】
  1、凡淮南日報社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淮南日報社所有,任何網站和媒體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2、已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本網作品時必須注明“來源:淮南網”和作者名字;3、對違反以上兩條聲明的網站和媒體,淮南日報社將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
 

7月7日早晨7時,天空中下著大雨,江國全開車來到龍蝦基地巡視一番后,開始組織工人收攏昨天投放的100多條地籠。1個小時后,1000多斤鮮活的龍蝦出籠,每斤20元,現場被收購一空。“我和基地簽訂的協議,每天都來收購,有多少,收購多少!”收購客商何健對記者說,“基地的龍蝦品質好,南京、鎮江的客戶都贊不絕口。”

“江國全是壽縣三覺鎮陳崗村小有名氣的致富帶頭人,他建立的合作社能帶動100戶貧困戶和村民就業務工,我在這里每月能收入3000多元。”在基地務工的貧困戶汪維柱告訴記者。

心念舊恩 回鄉創業

2003年,江國全在江蘇華西村站穩了陣腳,創辦了江蘇龍全運輸有限公司,年利潤在120萬元。個人致富了,他的感恩之心始終未變,看到家鄉多年未曾變化,年輕人出門務工就業,留下年老體弱的鄉親成了貧困戶,多數還是當年接濟過自家的恩人,江國全心里非常著急。

2017年5月,市民委駐村工作隊駐村扶貧,提出了“合作社+貧困戶+稻蝦養殖基地”農業推廣項目,江國全得知后,對這一項目十分感興趣,既可以回鄉創業、又可以幫助家鄉搞扶貧,增加貧困戶收入、擴大集體經濟收入來源,經過與家里父母、妻子商議,江國全將江蘇的運輸產業交辦給他人后,懷揣著炙熱的心回村創業。他投資560萬元創辦安徽國全生態科技公司、國全農民專業合作社,流轉1000畝土地從事稻蝦養殖。

示范帶動 共同富裕

1000畝土地流轉到位后,江國全遠赴巢湖高瑞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進行學習,從農田改造、開挖蝦溝、防逃設防、消毒培肥、水草栽種、蝦苗放養、科學喂投、水質管理等環節潛心鉆研,終于從今年4月放苗到今年6月,江國全稻蝦養殖獲得了成功,第一批初試2萬斤蝦苗將產生120萬元銷售價值,獲利40萬元。

江國全稻蝦養殖取得初步成效,周邊村民紛紛加入合作社學習稻蝦養殖技術,現在國全農民專業合作社不僅將自己的稻蝦銷售出去,還將周邊散戶趙子更、張久好、張久貴的稻蝦全部銷售到合肥、南京、蕪湖、淮南等城市。目前,有40位貧困戶在國全農民專業合作社務工就業,有11位貧困戶跟著江國全學稻蝦養殖初嘗甜頭,每天務工就業人數在26人,高峰時段用工人數達100人左右,每天務工收入達80元。

國全農民專業合作社還聘請省農委資深水產養殖專家到基地進行稻蝦育苗育種技術推廣,稻蝦養殖基地由1000畝擴大至2000畝范圍。“國全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目標是創建安徽省萬畝龍蝦養殖示范基地,他走的路更廣、幫扶的隊伍將更加壯大。”三覺鎮負責同志告訴記者。

(記者 劉銀昌 編輯 湯寧)

(責編:湯寧  初審:孫繼奎  終審:沈國冰)

|
|
|
|
|
|
|
|
|

皖ICP備07008621號-2 皖網宣備3412015007號  主辦:淮南日報社 版權所有:淮南網
如果你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與我們聯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淮南網"。
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感謝您對淮南網的支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永善县| 东乌珠穆沁旗| 莲花县| 论坛| 宜丰县| 天峻县| 威信县| 忻城县| 揭阳市| 盐亭县| 濉溪县| 凯里市| 铁力市| 恩平市| 梅河口市| 靖西县| 昌吉市| 阜城县| 台前县| 重庆市| 隆德县| 徐水县| 浏阳市| 罗定市| 敦化市| 文登市| 襄樊市| 达拉特旗| 仪征市| 三原县| 临湘市| 天门市| 张家川| 来宾市| 朝阳市| 吉首市| 大石桥市| 施甸县| 阿拉善盟| 武鸣县| 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