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婦聯深入推進基層婦聯改革匯聚巾幗正能量
4月中旬,在全國婦聯來皖座談會上,市婦聯負責同志匯報交流了我市在推進基層婦聯改革,提升婦干能力、健全工作機制、發揮執委作用等方面的創新舉措和工作成效,獲得了全國婦聯、省婦聯相關負責同志的充分肯定。
這既是我市全面深化婦聯改革工作的一次階段性成果展示,更堅定了我們推進婦聯改革的信心和決心。
近年來,市婦聯大力推進婦聯組織和工作改革創新,全力打造“廣覆蓋”的組織體系、“高效能”的運行機制、“接地氣”的工作載體、“能戰斗”的干部隊伍,匯聚起推動淮南改革發展穩定的強大巾幗正能量。
培訓全覆蓋 能力再提升
2017年9月19日,全市829個村(農村社區)全面完成了“會改聯”,近千名婦聯主席、執委上任履職。如何提升婦干能力,確保婦聯改革提質增效?這成為擺在市婦聯班子成員面前的難題。
經過深入調研,精心組織和周密安排,市婦聯從2017年11月28日至2018年1月19日,分批完成了黨的十九大宣講暨千名基層婦干履職培訓任務,實現對829個村(社區)婦聯主席和90個鄉鎮(街道)婦聯主席、副主席黨的十九大精神宣講和業務培訓全覆蓋。為了使培訓內容切合工作實際,市婦聯明確要求“機關干部上講臺”,班子成員和部室長授課內容要關注基層婦干所需所求,圍繞自身的崗位職責定位,直接為基層婦干提供思路和方法。
“培訓中主席帶頭宣講十九大,機關部室負責人講業務,既有理論,又有實踐,讓我們對下一步婦聯工作‘干什么’‘怎么干’有了明確的認識,工作干起來也更順手了。”采訪中,參加培訓人員普遍反映,這樣的培訓使基層婦干和機關干部的政策水平和業務能力得到了雙提升。
與此同時,各級婦聯也分級分層次開展執委培訓,采取“請進來+走下去”“網上+網下”等培訓形式,向各級婦聯干部和執委傳達上級精神、講解業務知識、傳授工作方法等。全市共開展履職能力培訓92期,培訓婦干、執委5000余人次。
婦女議事制 解難題辦實事
潘集區武廟村有一位10歲男孩,父母2015年離婚,孩子隨父親、繼母生活。一次孩子被繼母打得鼻青臉腫,無法上學,班主任家訪后及時向武廟村婦聯報告。村婦聯第一時間召開婦女議事會,研究處理辦法,先是對孩子的繼母進行批評教育,委派議事會代表帶孩子到醫院體檢,并通知孩子親生父母。在了解孩子生父對孩子漠不關心,但又不愿放棄撫養權后,婦女議事會研究決定給孩子申請法律援助,向法院申請變更撫養關系,經一番努力,孩子終于重回生母身邊,重享母愛溫暖。
“作為全市首個‘會改聯’村,我們在市婦聯的指導下,試點成立了以婦聯主席為組長,婦聯執委、女性模范人物、女黨員等為成員的婦女議事會。”武廟村婦聯主席王紅英介紹說,婦女議事會成立后,主動參與農村“三大革命”、扶貧攻堅、婦兒維權、關愛“三留守”人員等多項活動,解決事關婦女兒童切身利益的問題60余件,贏得周邊群眾的高度贊譽。
武廟的成功經驗獲得省市婦聯的充分認可,并在全市推廣,目前已有56個村建立了婦女議事會。市婦聯計劃至今年11月底,實現全市829個村婦女議事制全覆蓋。
婦女議事會制度不僅激發了婦女參與社會治理和公共事務的熱情和參與度,也真正使婦聯組織變成了群眾認同、信賴、熱愛的“溫暖之家”。
聯系群眾制 夯實基層基礎
每名婦干(執委)至少聯系1個基層聯系點(村或社區或婦女之家或村民小組),聯系3到5名婦女代表,每月至少溝通一次,每年為婦女組織和婦女群眾辦3件以上實事……去年以來,市婦聯全面推行聯系群眾制,充分發揮市縣鄉村四級婦干的聯動作用,采取“1+N”模式建立基層聯系點312個,聯系婦女群眾3.66萬人。
上下聯動,各級婦聯與基層聯系的網絡織得更密實了,服務群眾也更有效了。
與此同時,為激發廣大婦聯干部的內生動力,改變以往“干與不干一個樣”的現狀,市婦聯以鄉鎮和村兩級執委為重點,在全市建立和推行婦聯執委分級述職制,在年終對履職優秀的執委進行評選表彰,進一步激發了執委的融入感、參與感。
基層婦聯組織構架得到完善,婦聯工作力量得到充實,婦聯陣地得以強化,服務渠道得以拓展,婦聯作用得以凸顯……隨著婦聯改革的深入推進,全市婦聯組織真正形成了“上面千條線、下面一張網、身邊一個家”的工作構架,引導廣大婦女群眾在現代化五大發展美好淮南建設中切實發揮“半邊天”作用。
(記者 何婷婷 編輯 湯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