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公山區牢牢守住生態和發展兩條底線,大力推進旅游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構建了“處處有風景、時時見風景”的全域旅游新格局,有力推動全區旅游轉型升級、提質增效——旅游供給側改革發力 “美麗經濟”花開四季
5月初,八公山風景區地質博物館內,一群來自合肥的初中學生駐足蝴蝶標本展前,仔細欣賞每種蝴蝶的不同形態,認真討論科普知識。“景區舉辦的世界名蝶展、昆蟲科普知識介紹等活動很有新意,讓學生們在游玩中學到了新知識。”帶隊的王老師告訴記者,隨著景區的發展建設、不同主題活動的舉辦,“這里越來越有吸引力了,今后我們還會帶更多朋友來這里游玩。”
2017年,八公山風景區接待游客15.6萬人次,同比增長97%;景區總收入256萬元,同比增長75%。今年1至4月,景區接待游客3.4萬人次,同比增長21%;景區收入118萬元,同比增長57%……八公山區旅游業發展勢頭強勁,得益于深化旅游供給側改革,激活了“美麗經濟”。
依托得天獨厚的旅游資源優勢,八公山區堅持創新旅游產品、營銷模式和旅游業態,不斷做大供給總量,做精供給質量,做優供給結構,構建了“處處有風景、時時見風景”的全域旅游新格局,有效提升了旅游業整體品質和旅游產業綜合效益。
項目牽引:完善服務提升內涵
“過去,由于基礎設施相對滯后,缺乏管理,資源沒有得到較好的利用。”八公山區有關負責同志介紹,近年來該區不斷加大投入,對景區進行硬件提升,建成了南塘湖至八公山風景區道路改擴建工程、景區東大門漢闕廣場、青龍山生態停車場等,為游客提供了更好的觀賞體驗。
項目是旅游業發展的載體。為了進一步擴大有效供給,提升風景區內涵,提供更好的旅游產品和服務,該區加強通盤設計、硬件互聯、內涵提升,推進了淮南子文化園——八公山地質博物館整體提升、漢淮南王宮改造、八公山旅游商品交易中心及電子商務平臺建設、一箭谷景區提升等一批旅游項目落地完工。
精準營銷:塑品牌聚人氣
2017年12月31日,以“擁抱大自然,相約八公山”為主題的半程馬拉松賽在八公山風景區環山路進行,吸引了省內外近5000名馬拉松選手參與,參賽者們在享受運動的同時也感受到八公山的魅力;2018年2月16日至3月4日,八公山風景區舉辦了首屆新春文化廟會,民俗特色精品節目匯演、“財神降福”、民俗巡游、五福臨門、祈福法會等特色活動讓前來觀光的游客流連忘返……2017年以來,八公山區舉辦了20余項節慶活動,其中“八公山半程馬拉松”位列元旦假期安徽旅游熱點事件第一名。
為打響八公山旅游品牌,八公山風景區根據自身地域特征,準確分析市場需求,抓住關鍵時間點,開展不同主題的旅游營銷活動,不斷以文旅活動聚集人氣,提升了八公山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譽度。“今年我們重點計劃開展夏季燈光藝術節、秋季嘉年華、寒暑假主題研學旅行、八公山半程馬拉松等品牌活動20余場,努力實現八公山旅游‘四季開花’。”八公山風景區負責同志介紹,他們將重點整合八公山文化、楚漢文化、淮河文化、豆腐文化等資源,積極打造淮南子生態養生游、白塔寺祈福游、農事節慶游等精品文化主題游,做好文旅融合文章。
培育業態:添活力促發展
每到春季,走進八公山風景區,道路兩旁桃花紅、梨花白、油菜花開遍山野,八公山下一片花的世界。這幅青山郭外斜、層巒疊錦繡的田園美景吸引了大批游客前來觀賞,推動了當地民宿、農家樂等市場的發展,也為八公山區實施鄉村旅游“后備箱”行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只有做好‘旅游+’文章,才能讓游客來到八公山留得住、住得下、玩得好。”八公山區充分挖掘“吃、住、行、游、購、娛”旅游六要素,積極推動旅游業與三大產業深度融合,著力培育旅游新業態。
推進“旅游+文化”,拓展景區內涵外延。該區以文旅項目建設為重點,深入挖掘淮南子、楚漢等文化資源,策劃打造了南塘湖度假區、“九三二二”特色街區、探索小鎮等一批特色旅游項目,推進文化旅游融合發展提檔升級。
推進“旅游+互聯網”,強化營銷推介。該區與攜程、途牛旅游等7家網絡平臺開展深度合作,在各大旅行社開辟旅游直通車,線上線下聯動發力,持續提升八公山旅游品牌影響力。
推進“旅游+農業”,加快發展鄉村旅游。圍繞環景區旅游觀光帶建設,重點打造林場村“畫里人家”鄉村游、少數民族特色村寨風情游、廢棄工礦企業遺跡游、自然生態健康游、古生物化石研學游等,使這些依山傍水的村落在全域旅游戰略的推動下煥發生機和活力。
推進“旅游+節慶”,不斷豐富旅游元素。通過系列主題活動,讓各類傳統節假日的休閑娛樂融入到景區的正常活動當中,努力把八公山建成國內知名的生態文化旅游勝地。
(記者 何婷婷 通訊員 石成 編輯 湯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