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我和本村村民彭金榮、彭廣義合伙流轉土地140畝,在市農廣校老師的專業指導下,開展稻田龍蝦養殖,畝產水稻550千克,龍蝦110千克,當年就產生了較好的經濟效益。”日前,記者在鳳臺縣劉集鄉彭崗村采訪時,村民彭芍告訴記者:“我和彭金榮是在參加2016年市本級新型職業農民培訓班時學習了稻田龍蝦養殖技術,市農廣校老師還帶我們到全椒縣赤鎮稻田龍蝦養殖現場進行了觀摩學習,去年我們開始稻田龍蝦養殖,收獲頗豐,是新型職業農民培訓給我們送來了技術,送來了財富。”
采訪中,市農委相關負責同志向記者介紹:“通過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強化了基層農技人員與新型職業農民的聯系,樹立了一批職業農民學員典型代表,也充分發揮了職業農民在產業帶動、‘一村一品’建設、精準扶貧中的作用,助力了鄉村振興發展,增加了農民收入,2017年全市農民人均純收入達11841元,增幅9.2%。”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為扎實做好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工作,市農委和市財政局聯合制定了《關于印發淮南市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實施方案的通知》,并報送省農委備案。去年全市共有4個縣區實施了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公開遴選了16個培訓機構并在市縣區農委網站進行公示,縣區農業主管部門都與培訓機構簽訂了培訓合同。各縣區都按規定制定了分專業培訓方案,各培訓班級培訓計劃整體一次設計、分段實施,且培訓內容和課程設置規范、每個培訓班人數不超過50人。培訓教材按《安徽省農業委員會辦公室關于做好2017年新型職業農民培訓教材征訂工作的通知》征訂發放。縣區農委上第一堂課,每班一名班主任負責班級管理,每天一簽到,每班都聘請了一位省級專家授課。為便于管理和學員之間的交流,每班均建有QQ群或微信群,市農委每月召開一次調度會,兩次督查。截至去年6月底,完成新型職業農民培訓1821人,占全年任務總數的100.05%。其中,生產經營型職業農民801人,占任務總數的100.13%;專業技能型職業農民100人,占任務總數的100.00%;專業服務型職業農民920人,占任務總數的100.00%,參培訓率達100%,均超過年初制定的95%的目標。
據悉,在全力開展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工作的同時,我市還進一步加大宣傳力度,積極樹立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典型,全市各級農業主管部門充分利用報刊、廣播、電視、互聯網等媒體,廣泛宣傳培訓政策、樹典型,市農委在《淮南日報》開設《新型職業農民創業創新》專欄,發稿件23條,在《淮河早報》發稿件8條。
(記者 蘇 強 編輯 湯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