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公安局扎實推進警務保障轉型升級
俗語說,“兵馬未動、糧草先行”。 經費、裝備、基礎設施是公安機關最核心的實戰需求,也是維穩安保、服務民生的重要物質基礎,更是從優待警、改善執法執勤條件的關鍵環節。
近年來,社會治安形勢復雜多變。面對新形勢、新要求,市公安局警務保障部門堅持“實戰、實用、實效”原則不動搖,以深化公安改革、“四項建設”、重大安保活動等中心工作和重點任務為切入點,持續加大基礎投入,努力提升保障能力,積極打造具有淮南特色的警務保障體系,全面提升全警核心戰斗力。
夯實基礎 甘當事無巨細的“管家婆”
按照省公安廳警務保障“三大機制十條措施”總要求,市公安局主動走訪各分縣局警種部門和基層所隊,面對面聽取意見建議,了解實際需求,鞏固、提升裝備保障能力水平。
2017年,市公安局突出保障重點,推行“戰時優先、即需即保”的經費保障機制,投入大量經費構建起8個現代化警務站、7個摩托車巡防組、5輛武裝處突車、8處固定卡點、16個“5分鐘快速處警圈”的全天候巡防體系,并對功能室建設、規范化信息化標準進行了全面升級。
在后勤服務保障方面,按照“后勤先置、靠前保障”的綜合保障機制,市公安局以精心、精細、精致為目標,從民警關心關注的小事和細節入手,先后完成734部執法記錄儀和62臺管理工作站的采購配備,讓一線執法執勤單位的指紋采集儀、執法記錄儀、警務通等現代化單警裝備實現全覆蓋。同時,積極爭取相關政策和經費支持,按照基層高于機關的原則,足額發放執勤津貼、加班補貼及特殊津貼,落實輔警人員工資、保險、體檢、撫恤金等經費,盡顯從優待警情懷。
提升水平 打造貼近實戰的“裝備庫”
1000平方米的應急儲備庫、6大類43種物資,常規處突、反恐裝備和搶險救援物資等特種裝備2919件套,儲備常量近300萬元……近年來,市公安局全面引入應急裝備物資信息化管理,在全省率先建立起基于物聯網技術的公安應急裝備物資管理系統,實時記錄裝備入庫、出庫、調撥、移交、借用、維護和消耗報廢等情況,做到“心中有數”,增強應急物資儲備的實效性。
在重大安保、突發事件和救援馳援中,市公安局圍繞“安全、節儉、實用”的原則,超前謀劃、周密部署,確保有限資源發揮出最大效能,為各項工作圓滿完成提供了堅強有力的警務保障。為加強全局應急裝備物資儲備調撥機制建設,先后制定細化《裝備管理使用暫行規定》、《應急裝備物資調撥機制建設實施方案》、《武器彈藥庫管理規定》等制度規定,完善統一指揮、分級負責、協調有序、運轉高效的應急保障體系,形成集“查詢、分析、管理、服務”四位于一體的物資儲備管理新格局。
大膽探索 破解監所醫療的“老大難”
2017年12月14日,在押犯罪嫌疑人陳某進行直腸手術后,被成功收治到淮南市公安監管病區,成為淮南公安監所醫療史上第一例。截至目前,監管病區已收治99人,治愈出區75人,其中吞食異物者31人。
長期以來,慢性疾病、吞食異物、術后康復等病殘違法犯罪嫌疑人收不了、治不了、放了亂。為破解這一“老大難”問題,提升打擊違法犯罪效能和監所醫療救治水平,市公安局積極探索,警務保障部門主動靠前,經過協調談判、招標建設,于2017年7月底聯合東方醫院集團高標準共同建設公安監管病區,打擊犯罪從此再添重器。全區面積達1300平方米、42張床位,功能齊全、設備完善,正式投用后,一舉解決了病殘犯罪嫌疑人的有效羈押和收治問題。
(記者 陳崇韌 通訊員 王東田 編輯 湯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