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要小看這一片片小小的艾草,它們能理氣血、溫經脈、逐寒濕、止冷痛,為婦科要藥,艾草還可以平喘利膽、理氣逐濕、止血安胎……”提起艾草的功效價值,出身中醫世家的安徽新農宜嘉農業觀光有限公司的創始人孫劍鋒品著一口艾葉茶,向記者滔滔不絕講述著艾葉的前世今生。
坐落在“千年古鎮”隱賢鎮的安徽新農宜嘉農業觀光有限公司就是做足做精艾葉文章,利用艾葉的不同功效,開發出艾灸條、艾貼、艾葉茶、各色精油、艾草香、艾絨枕頭、艾絨被、手工皂、洗發水等十幾大類、上百種產品。真正把農業做成了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有奔頭的產業”,孫劍鋒這位“種艾葉”的農民,也成了“有吸引力的職業”。
“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農民成為有吸引力的職業,農村成為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是黨的十九大部署鄉村振興戰略的美好愿景。從中央到地方,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已經成為“三農”工作的總抓手,社會力量已經積極響應,必將在我國現代化進程的關鍵節點上取得重大標志性成就。
“頂層設計藍圖美好,基層實施任務艱巨。隱賢鎮要解決‘三農’中存在的農業質量效益競爭力不高、城鄉居民收入絕對水平差距大和農村優質稀缺要素外流等共性問題,還要解決企業競爭力不大,特色品牌不響,與文化古鎮融合不緊密等個性問題。”隱賢鎮黨政負責人深入思考,把發展現代農業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主戰場,著力推動該鎮由“農業大鎮”向“農業強鎮”、“農業名鎮”轉變。
通過幾年的積淀,隱賢鎮強力抓招商引資,促進現代農業多元化發展,現代農業有了一定基礎。擁有了農業生產合作組織60多個,其中從事蔬菜種植合作社9家,國家級蔬菜標準園1家,蔬菜種植面積達5000畝,華欣、鑫盛、益豐、聯欣、綠燦等合作社蔬菜種植規模均在500畝以上,蔬菜種植已成為鎮特色主導產業。
企業競爭力不大,特色品牌不響,與文化古鎮融合不緊密是擺在隱賢鎮當前的大問題,更是實現跨越發展實現鄉村振興的絆腳石。
隱賢鎮是壽縣三大古鎮之一,“依托資源優勢結合‘十三五’發展規劃、隱賢鎮建設規劃、脫貧攻堅規劃等總體布局,進一步完善充實隱賢鎮現代農業規劃,大力發展旅游休閑觀光農業。”隱賢鎮負責人介紹,根據各村實際,規劃建設一批旅游觀光園、科研培訓園、采摘體驗園、民俗風情園、高效循環產業園等,發展農家樂等休閑旅游觀光農業,拓寬農民就業及增收渠道。
與此同時,隱賢鎮牢牢抓住打造“淮淠生態經濟帶”,實施生態菜籃子工程的政策利好和獎補政策的有利時機,融現代農業獎補、供肥蔬菜基地建設等多重機遇,用足用活政策,增強了隱賢鎮現代農業發展的集聚效應。支持農業經營主體積極申報“三品一標”認證及著名商標、名牌產品認定,下力氣整合區域內現有農產品品牌,實施抱團發展計劃,形成拳頭產品提高市場競爭力和占有率,喊響做強“華欣”“楚艾”“欣隱”等多個品牌,鎮財政每年用一定數量的專項資金開展品牌宣傳推介,做靚地域特色農產品品牌,做強隱賢農產品金字招牌。
創新發展模式,發揮龍頭企業標桿效應。推進農業企業與大專院校、科研機構合作,搭建創新創業平臺,建立科研成果轉化機制。加強培訓職業農民,學習借鑒先進發展經驗,讓更多貧困戶實現家門口就業創業。大力扶植華欣、鑫盛、益豐、新農宜嘉等龍頭企業,發揮示范帶動作用,用發展工業的思維推進現代農業發展,創新管理體制,促使企業推廣應用新品種、新工藝、新技術、新標準。
“充分推動基層黨建與精準脫貧攻堅互促互進,鞏固鄉村振興的戰斗堡壘。我們深化‘支部+農業合作社+貧困戶’模式,發揮基層黨支部在企業建設中的核心作用,通過黨支部傳幫帶,推進新民風建設,促進農民思想解放,在投身現代農業建設中體現自我價值,實現脫貧致富。”隱賢鎮在鄉村振興的道路上思路明確,力道準確,道路正確。
(記者 周瑩瑩 通訊員 熊文田 編輯 湯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