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時節,鳳臺縣錢廟鄉圩西村的兩個扶貧產業項目基地處處顯現勃勃生機,以養殖業為主的鳳臺景瑞農業發展有限公司里,工人們正加緊養殖廠房的建設;以種植業為主的鳳臺縣燦翠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大棚內,農戶們正抓緊栽種羊角酥瓜和西瓜……
“2016年之前,圩西村村級集體經濟十分薄弱。自扶貧工作隊駐村以來,我們認真分析該村致貧原因,找準‘良方’,對癥下藥,在積極爭取資金和項目的同時,變‘東南飛’為‘鳳還巢’,使在外務工小有成就的本鄉人返鄉創業,帶動本村鄉鄰致富,推動鄉村產業發展。”陪同采訪駐村扶貧工作隊隊長兼村第一書記強光中向記者介紹說,駐村扶貧工作隊經過認真分析,認為應該重視那些在外地務工的本村村民,讓他們利用發達地區的技術和市場,發揮他們在外地學到的成功經驗,回鄉創辦實業。經過廣泛聯系,本村在上海和浙江務工的兩個大戶愿意回鄉從事大棚種植業和養殖業。
在鳳臺景瑞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負責人陳士利告訴記者,他在杭州做物流生意已經二十年了,也積累了一定的資金。去年,村里打電話動員他返鄉創業,并給予諸多優惠政策,思考一番之后,他同意返鄉創業,為家鄉的父老鄉親做一點貢獻。當年7月初,他便回到家鄉,在駐村扶貧工作隊和村里幫助協調土地、供電等問題后,他租地10畝,投資200萬元,8月份正式動工建設養殖公司,目前已投入使用4棟廠房養殖近200頭豬,其他7棟廠房正在建設中。“公司預計兩三個月全部建成,將建設存欄約200頭母豬規模的現代化養豬場,年出欄育肥豬4000頭。”陳士利對未來充滿信心。
走進相鄰的鳳臺縣燦翠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大棚內,正和工人們一同忙活合作社的負責人陳東方邊種瓜苗邊介紹說,自己原來在上海專門干批發蔬菜的生意,已經有十多年了。去年,在村里的動員下,他于9月份返鄉,在駐村扶貧工作隊和村里的幫助下,流轉土地近60畝,投資20多萬元,建起了47個大棚,開始了種植業的發展。然而,創業之初,陳東方的大棚就遭遇了去年冬季的暴雪,當時,強光中帶領村干部連夜奮戰,為陳東方挽救了12個大棚沒被雪壓倒,其余被壓倒的35個大棚后來經駐村扶貧工作隊和村里的協調建設資金后,恢復重建33個,也恢復了陳東方的創業信心。“眼下我種的羊角酥瓜和西瓜,5月中旬就可以上市了,上市后我再種上有機蔬菜。下一步,我準備把景瑞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的豬糞通過發酵用來當肥料,種植出綠色無公害蔬菜。”干勁十足的陳東方對未來信心滿滿。
“兩位大戶返鄉創業從事養殖業和種植業,讓圩西村有了實實在在的產業項目,不久將實現種、養一體化,而且還解決了本村40多名勞動力的就業問題,經濟和社會效益十分明顯。”強光中告訴記者,他將帶領扶貧工作隊堅持以“精準施策、精準發力”為原則,繼續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堅持以“順其自然、因勢利導”為方向,繼續搞好產業扶貧工作;以“五個好”村黨支部為標準,繼續搞好村級黨組織建設,想方設法打贏脫貧攻堅戰,向黨組織和當地百姓交上一份滿意的答卷。
(記者 劉銀昌 通訊員 耿文娟 金磊 編輯 湯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