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論扎實開展“招商引資突破年”活動
開年新春,市委、市政府召開全市招商引資工作會議,對開展“招商引資突破年”、“項目建設提速年”、“營商環境優化年”、“歷史遺留問題攻克年”“四個年”活動作出系統安排和部署,這既是全年工作的“開局之作”,也是開年新春的“先手棋”。市委、市政府把招商引資作為“第一要事”來抓,舉全市之力推進,其目的就是以招商引資的大突破實現經濟轉型的大提速。全市上下要充分認識招商引資工作極端重要性、緊迫性,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市委、市政府決策部署上來,扎實開展“招商引資突破年”活動,切實用“第一要事”推動“第一要務”。
招商引資是支撐淮南經濟發展的強大引擎。過去的一年,全市上下認真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招商引資決策部署,用新常態、大邏輯研判招商形勢和動向,取得了明顯成效。目標超額完成,引進內資786.92億元,利用億元以上省外資金項目到位資金457.5億元,實際到位利用外商直接投資額2.39億美元,分別完成年度任務的104.8%、107.7%、103.7%。機制更加健全,建立了招商引資重點項目“六個一批”推進機制、重大招商引資項目政策扶持評估機制,完善了招商工作調度機制。投資實現突破,新洽談項目首次突破2000億元,新簽約項目首次突破1000億元,新開工項目總投資突破600億元,均創歷年新高,助推全市固定資產投資達到1021.8億元,為實現“雙千億”目標作出了積極貢獻。
招商引資是實現淮南跨越趕超的重要支撐。當前,全省競相發展的格局千帆競發,比拼的就是投資,這其中起支撐作用的就是項目,關鍵在招商。雖然去年實現了“雙千億”目標,但一些主要經濟指標的總量和增速仍處全省后進位次,要想在短時間內實現趕超,必須堅定不移擴大增量,還是要靠招商引資。從全省來看,目前我市經濟外向度僅為1.7%,低于全省平均水平11.5個百分點。2017年,我市利用億元以上省外資金項目到位資金457.5億元,但合肥、蕪湖已超過千億元;我市實際到位利用外商直接投資額2.39億美元,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總量、增幅均在全省靠后。招商引資過程中還有認識不到位、對接不到位、項目質效不到位的問題,呈現出新項目少、大項目少、工業項目少、建設周期長的現象。有的招商引資項目從簽約到開工,周期過長。去年新簽約、新開工的項目中,能夠稱得上大項目的較少,引進的工業項目總量依然不多,引進國內500強企業、民營100強企業沒有實質性突破。這其中雖然有客觀原因,但歸根結底還是主觀不夠努力。
招商引資是破除淮南發展矛盾的根本路徑。從產業結構看,煤電工業增加值占規上工業的73.6%,民營經濟增加值占GDP比重約46%,這說明非煤經濟、民營經濟塊頭不大,必須通過招商引資擴大非煤產業比重,以增量帶動存量調整,形成改善供給、拉動增長、調整結構的“乘數效應”。從投資結構看,民間投資占固定資產投資比重達59.1%,本地企業再投入總體乏力,增長點還在外來投資,如果抓不住招商引資,今年實現固定資產投資增長9%以上的目標也就失去了根基。從財政收支看,必須通過抓招商、增稅源,盡快扭轉被動局面。從稅收貢獻看,納稅大戶少、稅源少,結構單一。煤電稅收占全部稅收的44.3%,全市的民營經濟稅收僅占全部稅收的46.9%,低于全省19.6個百分點。在國家深度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大背景下,只有通過招商引資,發展非煤產業、擴大稅源規模,讓稅收“蛋糕”越做越大。從金融貸款看,一方面企業講款難貸,另一方面銀行卻講款難放,根源是符合貸款條件的項目少,資金到不了實體經濟。這種局面反映出實體經濟太弱、落地項目太少。
新時代、新淮南,新征程、新使命。要破解目前發展困局,保持穩中有進、進中向好的發展態勢,必須舉全市之力,做好招商引資工作。全市上下必須以坐不住、等不起、慢不得的緊迫感,以不服輸的昂揚斗志,以堅定決心和只爭朝夕的工作精神,把“招商引資突破年”活動抓實。
(評論員)
(本網編輯 湯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