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經濟新常態,志君鉆探機具有限責任公司發展陷入困境,大通工業新區積極實施“騰籠換鳥”工程,推動樂森黑馬樂器有限責任公司成功收購企業,年新增產值7000萬元,實現稅收1200萬元。“2017年,園區優化整合企業資源16家,盤活了‘僵尸’企業,釋放了土地、廠房資源利用效能。”大通工業新區負責人說。
新的一年,新的征程。大通區將全面落實新發展理念,聚焦聚力高質量發展,深入實施四大戰略,加快建設四大基地,全力推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奮力開啟現代化五大發展美好大通建設新局面。
堅持質量第一、效益優先,培育壯大實體經濟。堅決破除無效供給,下大力氣淘汰一批落后產能,清理一批僵尸企業;持續加大技術創新力度,全年力爭組織實施技改項目40個以上,完成技改投資20億元,新增高新技術企業及創新型(試點)企業2家以上,新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6家。大力培育新動能,全力推進實施35項重大工程,重點發展壯大以富華服飾為主體的智能服裝加工產業、以新欣醫藥為龍頭的醫藥物流產業和以昆山智能裝備制造產業園為主導的現代裝備制造產業;堅持以打造百億智能制造產業園區為奮斗目標,全年力爭新增園區擴容面積300畝以上,入園企業10家以上,完成重大項目投資5億元以上。鞏固擴大有效投入,全年力爭實施各類項目47個;重點推進總投資規模55.1億元的14個億元以上重點項目,年內計劃完成投資14.85億元。堅守底線思維,堅決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風險、精準脫貧、污染防治三大攻堅戰。突出抓好產業扶貧,在扶智與扶志上做文章,強化考核評估和獎懲兌現,確保5個貧困村全部出列、剩余275戶貧困戶全部高標準脫貧。落實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切實用制度守護好綠水青山。堅持城鄉一體,推動協調均衡發展。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實施農產品加工業轉型升級、龍頭企業培育、農產品品牌創建等農業產業化工程,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實施科技推廣提升工程,培養和造就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隊伍。一體化推進農村垃圾、污水、廁所專項整治,全面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堅持開放帶動,打造開放發展高地。堅持黨政主要領導每月帶隊外出招商制度,開展產業鏈招商、以商招商,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系,確保項目引得進、落得下、建得快,全年力爭引進內資增長10%以上,省外億元項目到位資金增長10%以上。堅持共建共享,持續增進民生福祉。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千方百計解決好群眾出行難、上學難、看病難和救助保障等問題,最大限度地維護廣大群眾的切身利益,確保社會大局和諧穩定。
(記者 朱慶磊 編輯 湯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