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有了保潔員,每天負責清運生活垃圾;改造后的衛生廁所,方便衛生。”隨著一體化推進農村廁所、垃圾、污水專項整治的深入開展,大通區村莊環境變美了,群眾心情變好了,漸漸養成了文明衛生的好習慣。
資金是環境整治的保障。全額撥付2017年度城鄉環衛一體化運轉經費723萬元,安排專項經費521萬元作為以獎代補資金,下撥村(居)組織運轉經費和服務群眾專項經費367萬元。安排污水治理專項資金,建立農村改廁財政資金補助、村集體資金支持、村民自籌相結合的費用分擔機制。下撥200萬元用于改廁。
打好“三項整治”大會戰。持續深化垃圾專項整治,在全市率先推行農村環衛市場化,覆蓋上窯、洛河、九龍崗、孔店等4個鄉鎮所有行政村,覆蓋率達100%;嚴格按照500:1的環衛管理標準,全區共配備農村保潔人員262人;建立“戶收集、村集中、鄉(鎮)轉運、區處理”模式,實現垃圾日產日清,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100%;集中清理陳年垃圾2000余處、5000余噸,順利通過省檢查組驗收;在九龍崗鎮方崗村、王樓村率先開展農村生活垃圾分類試點,引導群眾主動進行垃圾分類。全力攻堅污水治理,編制區域生活污水治理專項規劃,將上窯鎮污水處理廠、孔店鄉污水處理站以及洛河鎮陳莊中心村生活污水處理站項目納入2017年度建設任務,上窯鎮污水處理廠、洛河鎮陳莊污水處理站已建成投用,孔店鄉污水處理站項目主體工程已完工、正在進行管網接入施工;成立專門運行管理隊伍,建立長效管理機制,將運行維護管理經費納入區政府財政預算,確保鄉鎮生活污水治理設施正常運營。穩步推進自然村改廁試點,共摸排4個鄉鎮、46個村需改造旱廁1941個,鄉鎮政府駐地旱廁3個,農村中小學旱廁12個。目前,馬廟村42戶改廁已完成,鄉鎮駐地和農村中小學改廁已全面完成。同時,制定后續養護機制,確保改造后的農廁和污水處理單元的長期有效運行,真正做到“建起來、用起來、管起來”。
(記者 朱慶磊 編輯 湯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