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司法局發揮職能作用為平安淮南護航
今年9月底,市司法局班子成員、市扶貧法律服務團等一行16人冒雨奔赴毛集實驗區毛集鎮張王村,開展“司法與扶貧同行”主題活動,向該村精準扶貧捐贈20萬元。活動中,市扶貧法律服務團的律師就部分貧困群眾和鎮、村所關心的土地確權和流轉、繼承贍養、相鄰關系等法律事務問題,現場解疑釋惑、開展法律咨詢。“提高我們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的法治意識,讓貧困戶真正實現家庭收入和法律素質‘雙脫貧’,真的多虧了市司法局!”張王村干部群眾紛紛為此次活動點贊。
開展“司法與扶貧同行”主題活動,僅是今年以來市司法局發揮職能作用服務發展大局的一個縮影。
時刻把握為民服務的理念,市司法局充分發揮法治宣傳、法律服務和法律保障的職能職責,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打造亮點,深入推進社會矛盾化解、社會管理創新、公正廉潔執法,全力以赴為淮南經濟社會發展營造良好社會環境。
化解“千家結” 筑牢“第一道”防線
從今年6月至年底,市司法局在全市開展人民調解“化解糾紛、筑牢防線、喜迎十九大”系列活動,進一步妥善化解社會熱點難點糾紛,為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營造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此次系列活動的主要內容包括全市矛盾糾紛大排查化解、人民調解工作集中宣傳、人民調解組織規范化建設升級、優秀人民調解案例選編活動等。
全市各鄉(鎮)、村(居)人民調解委員會和醫調委、物調委、交調委等專業性、行業性人民調解組織全力做好矛盾糾紛和隱患的排查,深入開展了全覆蓋、無盲區、無遺漏的拉網式、抄底式摸排,對排查出來的矛盾糾紛及不穩定因素,做到日清周結月調度,及時報送人民調解研判預警報告。特別是各類疑難復雜矛盾糾紛,組織專門力量、采取有效措施最大限度地就地、及時化解。
普法添新景 接地氣入人心
近段時間以來,每到晚上,我市龍湖公園湖邊就聚集了不少市民,大家正觀看一件“新裝備”——水幕電影(音樂噴泉)。水花如同離弦的箭從湖中噴射上來,在燈光的照耀下顯出五光十色的迷人光彩,并形成扇形“銀幕”,“銀幕”上播放著法治宣傳影片等。市民紛紛舉起手機拍照、錄像,不停地贊嘆“這種法治宣傳形式真新穎”!
“法治宣傳水幕電影(音樂噴泉)是我市依托龍湖景區打造的集風景娛樂、普法于一體的高科技普法新載體,也是我市2017年法治文化場館項目中的一項亮點工程。”市司法局有關負責同志介紹,我市不斷創新載體,豐富普法形式,提高廣大人民群眾的法治觀念和自覺維護社會穩定的法治意識。
今年,我市制定出臺了《淮南市國家工作人員“一月一法”制度》,通過明確學法內容、做活學法方式、提升學法效能等舉措,進一步提高全市領導干部及公務員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動發展、化解矛盾、維護穩定的能力和水平。近期還舉辦了“喜迎十九大、法治伴我行”攝影作品大賽,面向全社會征集反映全社會各方面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相關內容的攝影照片,進一步展現法治淮南形象。
繃緊安全弦 監管不放松
為全面加強全市社區服刑人員的監管、教育和幫扶工作,適時掌握社區服刑人員的思想動態及行為行蹤,市司法局組織各司法所建立社區矯正“微信矯正群”,實現“定位+微信”一體化監管模式。目前全市91個司法所已經全部建成社區矯正管理工作群。
“社區矯正微信群建立后,我們可以及時向社區服刑人員發布各類通知,并以圖文并茂、音頻視頻等形式向在矯人員開展普法宣傳教育。”泉山司法所負責同志介紹說,平時通過微信群,還可以直接快捷地關注到社區服刑人員的工作與生活狀況,有利于開展針對性的監管、教育和幫扶。
近期,市司法局組織開展了社區矯正崗位大練兵活動,提升工作人員的業務水平和執法能力;開展了集中點驗訓誡活動,加強社區矯正監管安全,預防重新犯罪,維護社會和諧穩定。
(記者 何婷婷 編輯 湯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