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5日上午,壽縣板橋鎮鄒祠村貧困戶陶善全冒著濃濃的晨霧,騎著三輪車來到鄒祠村村部,為市糧食局駐村扶貧工作隊及村支“兩委”送來上書“真扶貧 扶真貧”的錦旗,以表達自己的感激之情。
陶善全是壽縣板橋鎮鄒祠村上郢村民組2017年擬脫貧戶,他本人身患二級殘疾,兒子患有腎病,無法干體力活,常年依賴藥物維持,每年的醫藥費用要近10000元。按照“識別到位,幫扶到戶,落實到位”的要求,市糧食局駐村工作隊和該戶幫扶責任人針對陶善全家庭實際情況,為他量身定做了“一戶一策”的精準扶貧計劃,采取“四帶一自”模式,由企業帶動陶善全家發展養殖業,實現脫貧目標。陶善全用小額貸款5萬元扶貧政策等,采購了300只大白鵝鵝苗,市糧食局無償為其提供50多只鵝苗,協調壽縣“向天歌”開發有限公司入戶進行技術指導,傳授防疾知識,并幫助銷售。目前,所養白鵝將近售完,僅養殖白鵝當年收入達到6萬元,產業帶動補貼獲6000元收益。
陶善全家享受低保政策,新農合由縣衛計委代繳,兒子的醫療費享受“351”和“180”政策,國家又給了他家20000元的危房補貼,用于危房改造。面對一系列扶貧政策帶來的收獲,陶善全對駐村工作隊及村“兩委”充滿了感激之情,他激動地告訴記者:“有黨的好政策和大家的幫扶,我不僅要實現脫貧目標,還要做脫貧致富的帶頭人。”
市糧食局駐村扶貧工作隊隊長、村第一書記金新為陶善全身殘志堅、勤勞致富的行為而深受感動,有感而發,勉勵陶善全:“身殘志堅人高尚,扶貧政策添力量。起早貪黑養鵝忙,勤勞致富做榜樣。老陶脫貧精神爽,獻上錦旗感恩黨。”工作隊表示,將一如既往地支持老陶,帶動更多的貧困戶實現脫貧致富奔小康的夢想。現在,陶善全成了遠近聞名的養鵝脫貧榜樣。
和陶善全一樣成為脫貧榜樣的還有貧困戶王懷明。王懷明是鄒祠村北橋村民組2017年擬脫貧戶,兒子王玉龍智力殘疾,愛人余福榮患有高血壓、風濕性關節炎。針對王懷明家庭情況,駐村工作隊和幫扶責任人為其制定了精準幫扶措施,發展特色種養業,共養殖白鵝260只,市糧食局無償為其提供50只鵝苗,養鵝純收入近3萬元,獲得產業發展補貼資金6000元。通過種植4畝席草,可實現收入2萬元左右,僅發展特色種養兩項幫扶措施,王懷明今年就可以順利實現脫貧致富的目標。
駐村工作隊結合當地特色種養業實際,充分發揮當地龍頭企業帶動作用。記者在壽縣板橋草制工藝品有限公司看到200多名農民正在篩選席草、染綠、烘干。該公司負責人王永柱告訴記者,板橋鎮是全國最大的席草種植基地,在全國四大席草基地中產銷量第一,能帶動周邊4000多戶農民致富。
在壽縣“向天歌”白鵝開發有限公司100多畝的養殖水面上,該公司為20多戶貧困戶代養的1000余只白鵝長勢喜人,100多畝鵝苗草能提供充足的飼料。該公司負責人王俊邦告訴記者,他們每年孵化10萬只鵝苗,均以低于市場價的10%提供給貧困戶,采取“四個統一”的模式,一條龍服務,確保每戶貧困戶每年有近4000元的收入。
在宏虎米業公司,記者看到排隊售糧的農戶。由于今年秋糧在收割期間雨水較多,影響了農戶晾曬,工作隊積極協調宏虎米業公司充分利用水稻烘干設備,開足馬力來解決群眾售糧難題。正在售糧的鄒祠村農戶鄒多根告訴記者:“多虧了工作隊的幫忙,不然很多稻谷就要發霉了。”宏虎米業負責人高德宏告訴記者,目前已通過烘干收購農戶稻谷近3000噸,為群眾減少損失近100萬元,充分發揮了龍頭企業在脫貧攻堅中的龍頭帶動作用。
駐鄒祠村扶貧工作隊的李峰告訴記者,樹立脫貧攻堅的標桿,充分發揮龍頭帶動作用,就能激活一池春水。現在,有很多有發展意愿的貧困戶都以陶善全、王懷明為榜樣,注重自身的“造血”功能,激發內生動力。目前,通過“單位包村、干部包戶”定點幫扶制度,精準扶貧措施,今年將完成鄒祠村54戶126人脫貧,鄒祠村貧困村出列任務。
(記者 劉銀昌 編輯 湯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