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臺縣創新開展產業扶貧紀實
鳳臺縣通過采取園區帶動、企業帶動、大戶帶動和貧困戶自主發展產業的“三帶一自”模式,截至目前,全縣38個貧困村實現光伏產業全覆蓋,每村實現發展兩項以上產業,有22個村發展特色養殖產業,10個“一村一品”專業村,貧困村產業達標1486戶,帶動貧困戶1245戶,自主發展產業貧困戶721戶增收。
園區帶動 擴大脫貧空間
鳳臺縣財政投資697.5萬元,在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園為38個貧困村建設93個食用菌扶貧車間,其中21個已出列的貧困村,每個村建設2個;17個未出列的貧困村,每個村建設3個,統一交由安徽坤霖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建設使用,每個大棚每年分紅1.5萬元。同時,做大做強濕地樹種保護基地、中山杉育苗基地、設施蔬菜基地、食用菌基地、縣水稻場瓜蔞種植基地、稻田綜合種養基地等,帶動貧困戶生產、優先吸納26名貧困勞動力就業,貧困戶就業本年收入已達6000元,實現一戶務工全家脫貧。
土地托管增加貧困戶收入,縣森林苗圃沿濟祁高速、鳳利路、鳳蒙路、泥古路建成了中山杉綠色長廊扶貧基地,基地占地面積3414.19畝,流轉163戶貧困戶土地257.63畝,每畝流傳費用1100元,為貧困戶解決無勞動力種地問題。
農業全程社會化服務扶貧,開展貧困戶水稻機插秧、病蟲害統防統治、訂單回收、烘干、存儲、銷售等農業生產環節全程化服務。目前由鳳臺縣農旺植保合作社、禾谷香農機聯合社、鳳禾公司共同實施。兩個聯合社近200個成員單位,免費為900戶貧困戶提供3年機插秧和統防統治服務,每畝節約成本330元,現已與635戶貧困戶簽訂了服務協議。
企業帶動 享受脫貧分紅
對無自主發展能力的貧困戶,通過利用“大戶捆綁、金融撬動”貧困戶帶動模式,財政扶貧資金入股,貧困戶從中分紅,貧困戶按年分紅不低于投資的8%。截至目前,已通過產業扶貧項目、金融貸款帶動487戶貧困戶參與發展特色種養業脫貧。其中,鳳臺詠梅農牧技術服務有限公司爭取扶貧資金建設育肥豬車間一棟,由公司統一經營管理,每年為全鄉54戶貧困戶每戶分紅不低于2000元。另外利用扶貧貸款資金200萬元,在豬舍閑置屋面建設光伏電站,年收益不低于20萬元全鄉54戶貧困戶分紅,加上育肥豬扶貧車間分紅,實現一企業帶動全鄉貧困戶脫貧。
大戶帶動 確保脫貧增收
通過大戶流轉貧困戶土地、吸納貧困戶務工、對貧困戶開展技術培訓指導,爭取扶貧項目資金、貧困戶貸款集中建設基地、貧困戶管理、種養大戶代經營管理等多種形式,帶動貧困戶從事、參與特色種養業。
鳳臺縣碩樂家庭農場吸納周邊20戶貧困戶務工的同時,帶動基地附近2戶貧困戶從事酥瓜種植,免費提供水、電、種苗、技術指導,幫忙銷售、每戶面積5至6畝,收入2萬以上。
自主發展 激發脫貧動力
財政資金直補落實到戶,按照貧困戶產業扶貧項目清單進行補貼,戶均補貼約2000元,已撥付到戶直補資金375.4萬元。扶貧項目支持貧困戶發展種養業,朱馬店鎮立足當地羊肉湯的優勢,利用扶貧項目資金為全鎮有勞動能力、有發展產業意愿的150戶貧困戶,每戶購買4至6只羊讓其飼養,每戶可年產羔羊20只,育肥后出售,戶均年收益萬元以上。
貧困戶帶動貧困戶從事種養業,2014年尚塘鄉建檔貧困戶孫國輝2015年脫貧之后,他的蘑菇大棚帶動村里20戶貧困戶就業,另外年底為每戶貧困戶分紅2000元,參與分紅的除這20戶外還有6戶無勞動能力貧困戶。
做好培訓指導,縣農委成立了產業扶貧指導幫扶小組,對投資10萬元以上的產業扶貧項目,每個項目安排一名專業對口技術人員結對幫扶,指導38個貧困村,培育10家農業科技示范基地,重點培養150名農民技術人員。
(記者 劉銀昌 通訊員 劉明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