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高度重視法治文化建設,精心打造形式多樣、內容豐富、創意獨特的普法特色平臺,大力開展法制宣傳,不斷擴大法治文化的滲透力和影響力。
打造“專業化”創作平臺。面向全市高校招募10名大學生普法創客,參與法治宣傳教育創新活動的策劃及新型法治文化作品的研發。啟動第二批“1+X”法治動漫建設工程,通過項目化運作模式,招募專業團隊,創作20余部法治動漫作品。組織《淮南子》研究會專家挖掘整理并出版《淮南子與法治思想研究》等法治文化讀物。
打造“陣地化”展示平臺。市財政投資近800萬元,依托龍湖公園和市青少年宮,分別建設市級法治文化廣場和法治文化展館。各縣區結合地域文化特點及自身發展實際,建設完善不同類型、特點、規模的法治文化中心、廣場、長廊、公園等法治文化陣地70余個,各村(社區)建有法治文化櫥窗1000個。
打造“微型化”傳播平臺。加強新媒體普法,全市共開通3個普法微信公眾號、34個普法微博、10個今日頭條客戶端等一批互聯網普法平臺,日均發布法治動態、普法微視頻、法律警句、典型案例等法治信息100余條,粉絲10萬余人。同時,我市與全市三大通訊運營商合作,定期推送法治宣傳短信。打造《法約淮南》電視普法欄目,每周一期,通過“短、平、快”型的法治案例,普及法律知識,傳播法治文化。
(通訊員 朱永樂 記者 何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