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縣堅持問題導向暗訪脫貧攻堅
“去年一年,幫扶干部到你家幾次?”“村里給你制定了哪些扶貧措施?”“對脫貧有沒有信心?”…… 3月2日,壽縣縣委書記帶領暗訪組采取不打招呼、隨機抽查、直接進村入戶的方式,深入該縣部分鄉鎮,暗訪督查脫貧攻堅工作推進情況。壽縣是國家級貧困縣,又是大別山連片特困地區片區縣。經過一年多全縣上下全力以赴攻堅脫貧,2016年脫貧2.046萬人、出列25個村的脫貧目標已順利實現。
在豐莊鎮柴崗村,暗訪組來到2016年脫貧戶柴德軍家,老柴正忙著和瓦工修新牛棚。去年他家在扶貧隊員的幫扶下養了兩頭牛,老柴高興地說:“家里的母牛要生小牛犢了,眼看牛棚就不夠用了。”
當老柴告訴暗訪組鎮里畜牧部門經常到戶指導畜牧防疫時,暗訪組表示,脫貧不能搞數字脫貧,脫貧不能再返貧。對于已經實現脫貧的貧困戶,要關注政策的延續性,扶上馬再送一程。產業扶貧要從“一次性扶貧”邁向“可持續性扶貧”,要激發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內生動力,提高自我發展能力。更要為貧困戶綜合考慮資源稟賦、產業基礎、市場需求、技術支撐等因素,把精準理念落實落細落小,讓產業發展效益真正落到貧困戶身上,讓他們有持續穩定的收入來源。
扶貧先扶志,在脫貧攻堅中樹立貧困人口致富信心尤為重要。在張李鄉孫廟村,暗訪組走進貧困戶韓維昌、呂店好等家中。韓維昌告訴暗訪組:“去年在各級部門的幫助下,我把貧困的帽子甩掉了。不僅要脫貧,還要致富,不能老當貧困戶!”在田頭,暗訪組遇到正在田里勞作的呂店好,他告訴暗訪組:“請大家放心,人勤地不懶,我們的日子會越過越好。”
精準扶貧更要“精神脫貧”,部分貧困群眾進取意識不強、內生脫貧動力不足成為脫貧攻堅戰最大的障礙。“等、靠、要”思想不破除,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目標就不可能如期實現。脫貧攻堅要幫助貧困戶改變生活環境,提高貧困人口能力,讓他們樹立自強精神,從根本上告別貧困。
目前,壽縣仍有貧困人口7.05萬人,未出列村47個,脫貧攻堅任重道遠。為了如期實現脫貧目標,2017年壽縣年度脫貧攻堅任務是實現2.76萬人口脫貧、25個貧困村出列,脫貧擔子依舊不輕。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小康路上不能讓一個人掉隊。迎河鎮李臺村劉慶仁、張寶富,都是計劃2017年脫貧的貧困戶。暗訪組一走進他們家中,就翻看扶貧手冊,詢問家庭情況和致貧原因,脫貧成效有沒有顯現。
途經板橋鎮高瓦村民組,暗訪組來到貧困戶時培加家中。當得知家中孩子在安徽中醫藥學院學習時,暗訪組詢問孩子是否享受助學貸款等優惠政策。
在板橋鎮芍西村,暗訪組看到一家房屋破舊、院落蕭條,徑直走去,經詢問是貧困戶汪云友家。汪云友老伴早逝,自己又體弱多病,沒有勞動能力,加上兒子殘疾,家徒四壁。經過與鎮村干部聯系,得知該戶已申報危房改造和光伏發電項目,以及低保兜底。
找到“窮根”對癥下藥,靶向治療。就是要精準到每一戶的具體情況,有針對性地開展工作。將“通過政策兜底一批”作為精準扶貧的一項內容,在脫貧攻堅中發揮保障作用,就需要實現農村低保制度與扶貧開發的有效銜接,充分發揮兩大政策在脫貧攻堅中有機結合的重大作用。
(通訊員 熊文田 記者 周瑩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