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末年初是農民工欠薪糾紛的高發期,為切實維護農民工合法權益,確保“兩節”、“兩會”期間社會和諧穩定,市司法局充分發揮職能,積極助力農民工討薪維權。
堅持效率導向,服務“零延遲”。依托各級工會設立法律援助工作站9個,全市91個鄉鎮(街道)司法行政服務站、1083個村(社區)司法行政工作室設置農民工維權接待崗,方便農民工就近及時申請法律援助。全市各法律援助中心開辟“農民工”綠色通道,簡化服務流程,對農民工討薪援助申請實行優先接待、優先受理、優先指派,力爭實現所有手續一次性當天辦結,并免予經濟困難的審查。
堅持需求導向,宣傳“零死角”。將農民工作為重點普法對象,廣泛開展“法律進企業、進工地、進鄉村”活動,編印并發放涵蓋《勞動合同法》、《工傷保險條例》等與農民工關系密切的法律法規宣傳手冊,同時借助報紙、網站、微博、微信等大力宣傳勞動維權法律知識及法律援助申請條件、申請途徑等,提升農民工維權意識和能力,引導農民工合理、合法維護權益。
堅持問題導向,排查“零盲區”。發揮全市91個鄉鎮調委會、1083個村居調委會地處前沿、熟悉民情的優勢,大力開展矛盾糾紛排查活動,對建筑工地、中小企業等欠薪易發單位及有拖欠工資歷史的企業進行重點走訪,及時掌握企業欠薪、拖欠工程款等糾紛線索,主動介入、掌握輿情、及早協調化解。引導全市110余名企業法律顧問,為企業開展法律體檢,完善薪資制度,及時發現和解決企業存在的可能侵害職工合法權益的問題,從源頭上預防欠薪案件發生。
堅持質量導向,辦案“零瑕疵”。向社會公布法律援助服務監督投訴電話,建立群體性討薪等重大案件集體討論、全程跟蹤、受援農民工及辦案機關意見征詢等長效機制,定期開展旁聽庭審、案卷評查活動,對農民工討薪援助案件實行100%回訪,從源頭、過程、結果三個方面構建完善的農民工討薪案件質量監督體系,確保農民工權益得到及時有效維護。
(通訊員 朱永樂 記者 何婷婷)